“輕於鴻毛重於泰山”是司馬遷說的,意思是人本來就有壹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比鴻毛還輕。
出自寫史記的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原文:“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屈]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發,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
譯文
人本來就有壹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比鴻毛還輕,這是因為他們生存所追求的東西不同啊!壹個人最重要的是不汙辱祖先,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再次是不因別人的臉色而受辱,再次是不因別人的言語而受辱,再次是被捆綁在地而受辱,再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戴上腳鐐手銬、被杖擊鞭笞而受辱,再次是被剃光頭發、頸戴枷鎖而受辱,再次是毀壞肌膚、斷肢截體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極點。
《報任安書》寫作背景
《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寫給任安的回信,任安是司馬遷的朋友,曾經在獄中寫信給司馬遷,叫他利用中書令的地位“推賢進士”,司馬遷給他回了這封信。
他在給好友任安的《報任安書》中,表達了他受刑之後的痛苦心情,並提到寫作《史記》的意圖和完成的決心。就在這篇著名的書信之中,司馬遷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