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激發並維持小學生習作興趣的方法

激發並維持小學生習作興趣的方法

激發並維持小學生習作興趣的方法如下:

1、走出校門,融於自然。

著名大詩人李白遊遍全國名勝美景,寫出了流傳千古的不朽名作。學生被禁錮在校園裏,寫作文時只有挖空心思、東拼西湊。為拓寬視野,捕捉材料,學生必須邁出校門,走向社會,融入大自然尋找“源泉”。

2、抓好興趣點,寫出感受最深刻的內容。

教師指導小學生閱讀課外書籍,要求他們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選取自己認為生動有趣或優美的文章,剪貼在自己的剪貼簿上。然後教師鼓勵他們在剪貼簿上設計花邊、插圖,寫出心得體會,或仿作壹篇文章。

3、充分運用看圖作文。

小學生生活閱歷少,拙於抽象思維,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力,教呵以有意識地收集或拍攝主題鮮明,具有特色又能激發人深思的照片或圖片,以幻燈或現場張貼等形式,呈現在小學生眼前並指導小學生進行欣賞,打開學生思路。

4、積少成多。

“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必須和記筆記相結合。學生養成良好的摘抄習慣,日積月累,采來的“珍珠”裝滿了“智慧袋”,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匯,還能促使學生智能的發展。學生都喜歡在平日搜集詞匯,為寫好作文奠定了堅實的語言基礎。

5、“閱覽屋”中汲取營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利用課余時間有目的地、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學會閱讀課外書籍、報刊,做到課內外相結合。因人而異,使學生有事幹、有“飯”吃。通過讀書,無形中使學生學會了像蜜蜂壹樣,采集“萬朵花蜜”,正所謂取百家之長補己之所需,寫作時,猶如春蠶吐絲那樣揮灑自如。

6、發表習作促提高。

小學生天真爛漫,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利用墻報、手抄報、黑板報等有效媒體,為學生創造展示才能的機會。實踐證明,這些小小的輔助手段,在作文教學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7、設計導入力求新。

“情不動,故辭不發。”學生面對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覺得無從下筆,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對所寫事物還處於陌生狀,沒有情感,沒有寫作的沖動,尤其沒有情感的沖動,自然難以下筆。寫作前,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導入,喚起學生對所寫事物的認知、情感,進而產生寫作的沖動。

興趣簡介:

興趣以需要為基礎。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興趣基於精神需要(如對科學、文化知識等)。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於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並註意探索其奧秘。

興趣又與認識和情感相聯系。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沒有認識,也就不會對它有情感,因而不會對它有興趣。反之,認識越深刻,情感越熾烈,興趣也就會越濃厚。

興趣會對人的認識和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