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壹鳴驚人

春秋時,楚莊王即位已經三年,白天打獵,晚上喝酒,對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們對他不滿意,就下了壹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他的死罪!”因此,所有的大臣都不敢上前勸諫。

但是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對莊王說:“我有個謎請大王猜猜。”莊王說:“妳說吧。”伍舉說:“楚國有壹只大鳥,身披五彩,可是壹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麽鳥?”楚莊王說:“這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壹飛將要沖天,不鳴則已,壹鳴將要驚人。妳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從那天開始,楚莊王振作起來,認真治理國家,楚國也漸漸強大起來。最後,這個壹鳴驚人的楚莊王成了春秋五霸之壹。

2、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壹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壹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3、圖窮匕見

戰國末期,秦國實力強盛,攻滅了韓、趙兩國後,又向燕國進軍。為此,燕太子丹決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扭轉局勢。

太子丹物色到壹位勇士,名叫荊軻。他擅長劍術,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選。為了使荊軻能接近秦王,特地為他準備了兩樣秦王急於想獲得的東西:壹是從秦國叛逃到燕國的將領樊於期的頭顱,二是燕國督亢地區(今河北涿縣東)的地圖,表示燕國願將這塊地方獻給秦國。

這兩樣東西分別放在匣子裏。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著的地圖的最裏面。此外,還為荊軻配了壹名助手,此人叫秦武陽。臨行時,太子丹和荊軻的好友高漸離身穿喪服,將荊軻送到易水邊。高漸離為他們彈奏了《易水寒》。

秦王得知燕國派人來獻兩樣他最需要的東西,非常高興。在都城鹹陽宮內隆重接見。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顱的匣子走在前面,秦武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跟在後面。

秦武陽在上臺階時,緊張得雙手顫抖,臉色變白。荊軻趕緊作了解釋,並按秦王的要求,接過秦武陽手裏裝有地圖的匣子,當場打開,取出地圖,雙手捧給秦王。秦王慢慢展開卷著的地圖,細細觀看。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壹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

但是,荊軻並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劍自衛,卻又壹時拔不出來。於是兩人繞著柱子轉。衛兵因沒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將醫袋抽打荊軻,並提醒秦王把劍推到背後拔出。秦王頓時醒悟過來,迅速拔出劍來,壹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地後,將匕首投向秦王。結果未中,被擁上來的衛兵殺死。

4、退避三舍

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妳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麽報答您呢?

楚成王又說,那妳還是報答壹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裏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鬥下去!

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壹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裏。

5、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鐘子期能賞。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誌在流水,鐘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無論是“誌在高山”,還是“誌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現某壹主題或意象時,鐘子期必能領會其意。壹日,伯牙與鐘子期***遊於泰山之陰,逢暴雨,二人止步於巖下。伯牙心情郁悶,於是彈奏了壹會琴。

琴曲起初表現的是雨落山澗的情景,接著模擬山流暴漲和巖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彈奏完畢,鐘子期“輒窮其趣”,把曲中意象說的窮極通透。伯牙於是離開琴而嘆道:“善哉,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誌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裏能隱藏的了我的音聲呢?”

於是二人成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並無伯牙因鐘子期離世而從此不再鼓琴的內容。”後來鐘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