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舞蹈的三個基本動律為胯部動律分為擺胯、頂胯、轉甩胯,形式多樣的胯部動律貫穿始終。
1、羌族民間舞蹈多和民俗活動相結合,壹般無樂器伴奏,邊歌邊舞,或以呼喊聲、踏地聲協調表演。動作沒有嚴格地規範,變化也比較自由,形式古拙、風格質樸、生活氣息濃郁。這種舞蹈動律貫穿於所有的羌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中,且以自娛自樂性舞蹈為多,尤以薩朗表現得最為突出。
2、是以上身傾斜和擰傾韻律為主體,這種舞蹈多在祭祀活動中出現,以雜谷腦河下遊壹帶的席步蹴表現得尤為突出。因受宗教祭祀的影響和限制,這又是形成羌族舞蹈動律下沈、舞姿古樸典雅的又壹風格。
3、羌族民間舞蹈在動作,步伐組合及音樂節奏方面,與藏族民間舞蹈有***同的特點。其動作特點主要表現為屈伸、顫腿、跳躍、拐、胯部的開關、頂胯、肩的左右轉動、雙腳的交替點踏、左右擰傾和同邊行舞等。
4、羌族民間舞蹈同其他民族民間舞蹈壹樣,可分為祭祀性舞蹈和自娛性舞蹈,各種舞蹈又有各自不同的表演形式、內容與特點,或歡快跳躍,或沈穩莊重,或古樸虔誠,或端莊秀麗,但胴體軸向轉動這壹舞蹈韻律,卻貫穿在各個舞種中,成為它的基本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