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事情?

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事情?

古代歷史上,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有:張耳與陳餘、管寧與華歆、嵇康與山濤、曾國藩與左宗棠 、張邈和曹操。

1、張耳與陳餘

張耳曾經是魏公子無忌的門客,之後認識陳餘,壹見投機。陳餘的年紀比較輕,就把張耳當他的父親壹樣的看待,倆人要好得可以同生***死。後來大澤鄉起義,兩人跟著從了軍,並逐漸成為領袖。

壹次,張耳被圍困在巨鹿,岌岌可危,派人去召陳餘來解圍。陳餘覺得自己不是秦軍的對手,逡巡不前。張耳最後派出最得力的大將張_[yǎn]?和陳澤壹道前往責備陳餘。他提出他們當年的刎頸之約,哪想陳餘絲毫不買賬,認為現在進攻秦國無異於是把壹塊肉投給饑餓的老虎,還說現在不進攻是為了保存實力將來給張耳報仇。張耳於是覺得陳餘不仗義。

後來西楚霸王項羽解了巨鹿之圍,打敗秦軍、壹戰成名。出來後,張耳責怪陳餘,陳餘耍性子,把將印甩給張耳,假意辭職。誰知張耳當真,接受印綬,執掌兵權。

從此二人壹刀兩斷,陳餘自立山頭,再後來,劉邦邀請陳餘加盟自己。陳餘也好說話,只提了壹個條件“拿張耳的人頭來換”,而歷史的最後是張耳夥同韓信殺了陳餘。

2、管寧與華歆

管寧,三國時代魏國有名的高士,據說來頭也大,是管仲的後人,從小飽讀詩書,與平原華歆、同縣邴原號為壹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

《世說新語》說到,管寧和華歆原本是好朋友,有壹次倆人壹起在園子裏面種菜。突然,從泥土裏刨出壹小塊金子來。管寧見了,照樣揮動鋤頭,看金子和見到瓦片、石頭沒有兩樣;華歆卻停下鋤來,先是拾起金子,握在手裏看了看,然後才把它扔了(估計過後沒人的時候再撿回)。

又壹次,兩人壹起讀書,正好外面有戴著高官帽的人乘著豪華車車從門口經過,管寧照樣讀書,視而不見,華歆卻把書扔下,跑出去觀看。等華歆回來,管寧找來壹把刀子,把兩人同座的席子割了,然後很傲嬌的說了句:“子非吾友也!”

3、嵇康與山濤

嵇康,竹林七賢之壹,詩寫得好,琴談得好,長得也帥,可以說是偶像派。據說其臨刑前談了壹首廣陵散,還說了壹句,此曲不復存矣,後來就成了成語廣陵絕響的由來。

好友山濤(字巨源)竹林七賢之壹,實力派的代表。他後期壹直做著挺大的官,在相當於中央組織部長的位子上幹了很久,據說還很清廉。

有壹次,山濤在升官時想到了嵇康,打算把他推薦到朝廷為官,誰知道嵇康聽了非但沒感謝,反而還寫下了壹篇非常有名的散文——《與山巨源絕交書》(山濤外號叫巨猿),信誓旦旦地要與山濤絕交。

信中說:我是懶散慣的人,過不了察言觀色規規矩矩的官場生活,性情又“剛腸疾惡,輕肆直言”,在官場混肯定沒好下場,妳叫我做官就是害我。死老鼠是貓頭鷹的美味,可鳳凰是不會吃的,本來還以為妳了解我,原來不是這樣,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了。

4、曾國藩與左宗棠?

曾左二人都是壹代牛人,曾國藩率領湘軍剿滅太平天國就不說了。左宗棠呢,同光時期,朝廷上有句話,國家不可壹日無湖南,湖南不可壹日無左宗棠。可見,二人都不是什麽等閑之輩。

曾國藩和左宗棠是湖南同鄉,自從鹹豐二年,曾國藩丁母憂在湖南原籍舉辦湘軍,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當時左宗棠為湖南巡撫張亮基幕僚,因公務而書信往來不絕,交情日厚。曾國藩對左宗棠,尤有提攜之恩,這是後話。

二人交惡源於壹事: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攻克天京後,洪秀全繼承者幼主洪福填到底是死是活。曾國藩給朝廷上折子說死了,他自己燒死的。左宗棠上折子說還活著,跑到廣西去了。

左宗棠的這壹唱對臺戲的奏折,無疑是刺向曾國藩的壹把利劍。曾國藩平生自詡以誠信為本,假如按左宗棠所言,則無異於欺君罔上,這是曾國藩萬萬不能容忍的。

為這事,壹向修養很好的曾國藩怒了,極力反駁,並說左宗棠危言聳聽,想要邀功。左也火大,說曾國藩沽名釣譽,愚弄朝廷。於是事情越鬧越大,誰調解也沒用。

5、張邈和曹操

三國時,張邈、曹操、袁紹,三人曾經都是好朋友。袁紹做大之後很傲慢,作為部下的張邈時常

直言責備他。袁紹心中怨恨,於是要求曹操殺死他。曹操和張邈是生死之交——討伐董卓時,眾諸侯袖手旁觀,只有張邈派兵助他,曹操也曾多次托孤張邈,因此曹操斷然拒絕了。但張邈卻壹直很擔心曹操總有壹天會殺了自己,於是叛變歸順了呂布。張邈的背叛,壹度讓曹操處於非常危險的地步。但曹操最終還是戰勝了呂布等人,而張邈則被部下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