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西安十大垃圾大學

西安十大垃圾大學

<body>

最近,因為壹個地鐵站名,陜西西安兩所高校鬧得劍拔弩張,讓眾多網友感覺“眼鏡碎了壹地”,央視網甚至評論此事“有辱斯文”……

這事用壹句話概括就是——

因為西安地鐵14號線壹站擬命名為“西安工業大學站”,陜西科技大學強烈不滿,使出“奇招”,令旗下幼兒園勸退西安工業大學教職工40名子女。

未央區教育局回應截圖。

目前,西安市未央區教育局已介入,對涉事幼兒園下發《責令整頓通知書》,並聯系周邊3所幼兒園,確保相關幼兒平穩入托。

“神仙打架,殃及娃娃”

西安工業大學和陜西科技大學位於西安北郊的大學城,校園僅壹路之隔。西安工業大學教職工子女原本可以在陜西科技大學旗下幼兒園入托,可見兩校以前的睦鄰友好。

引發兩校爭端的是西安地鐵14號線上的壹站,其地鐵口距離西安工業大學正門、陜西科技大學南門都約200米。14號線今年6月將開通,前不久,西安地鐵官網發布的站名初步方案顯示,這個站名稱為“西安工業大學站”。

消息壹出來,陜西科技大學師生非常不滿意。他們認為地鐵站距離自己學校也很近,命名為“西安工業大學站”不合適。

兩校就此事協商未果,就演變成了“神仙打架,殃及娃娃”的奇葩局面。

網友討論。

關於西安地鐵14號線這個站名,爭議的確不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近期出現了多條“建議14號線‘西安工業大學站’改名”的留言。

網友“a***”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說:“強烈建議‘西安科技大學’站改名為‘未央大學城站’或者‘學府路’站。這個站覆蓋的地區很大,人口很廣,取壹個高校之名不夠廣大,也容易引起相鄰學校間的矛盾。”

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回應稱,地鐵站的命名要經初步方案研究、公眾意見征集、專家研究論證、擬定方案報審等多個環節才可最終確定,並表示,網友所提出的建議已作為公眾意見提交命名專家會及有關會議研究,待最終方案審定後將在市軌道集團官網公布。

這番說法頗有安撫之意,看來最終結果還須等待時日。

事情說大不大 說小不小

區區壹個地鐵站名,看起來不是多大的事,但對於長期居住在當地的市民來說,意義卻不壹般。

地鐵站名首先有明確的地名指引作用,就以這件事為例,陜西科技大學師生認為命名為“西安工業大學站”容易誤導乘客,確實不無道理。

有人甚至想得比較遠:今後陜西科技大學在向新生發放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報到地址豈不是要寫“西安工業大學站”?那豈不是很尷尬?

爭議站點位置示意圖。

據了解,這件事還有壹個外在因素:西安馬上要舉辦第十四次全國運動會,全運會的舉辦場所是西安港務區奧體中心,地鐵14號線的壹站正是這裏。

可以想見,這條地鐵通車後,全運會期間將有大量乘客通過地鐵到達全運會場館,地鐵站名壹旦叫出去,途中各個站點也會因為全運會提高知名度。如此看來,這壹站被命名為“西安工業大學站”,同樣近鄰地鐵站口的陜西科技大學自然有些吃虧。

不只是西安,國內不少有地鐵的城市在命名上也產生過爭議,例如今年前不久開通的濟南地鐵2號線。眾多市民反映,從方特站出站之後,離方特主題公園還有好幾公裏,站名實在“坑人”。

命名規則“各有壹套”

很多人都想問,地鐵站到底該怎麽命名?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認為,地鐵站點命名應該遵循三個原則:

· 交通導向原則, 就是能夠指示清晰的方位;

· 地標性導向原則, 要有標誌性建築物;

· 價值導向原則, 考慮社會、經濟、歷史和文化等,至少兼顧壹方面。

事實上,目前全國並沒有壹個統壹的地鐵命名方式,各城市通常有自己的規則,大多數由軌道交通公司自行發布。例如,2015年上海市地名管理辦公室發布《上海市市政交通設施命名規則》,軌道交通涵蓋在內。

深圳和廣州則為地鐵站命名單獨行文。2019年1月,深圳市規劃國土委印發《深圳市軌道交通線路及站點命名規則》,其中明確規定:

第七條 軌道交通站點專名應遵循以下原則:

(壹)軌道交通站點專名應與站點的功能定位、層次等級匹配,具有規範性、穩定性、識別性特征;

(二)軌道交通站點專名應指位明確、易記好找;

(三)應當以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為整體,各層次的線路、站點名稱應與整體協調;近期線路的站點名稱應與遠期規劃線路的站點名稱協調;

另外,在第九條中專門提出,“軌道交通站點專名字數宜控制在2-5個字”。關於這壹特征,知乎答主Costan Lin分析認為,整個珠江三角區的地鐵都有香港的刻印,而這個刻印留在命名中最明顯的,就是追求站名簡單,地名優先。

不過,就算專為軌道交通站點出臺命名規則的深圳,也沒能避免相關爭議。

2020年8月深圳地鐵10號線開通,其中有壹站被命名為“華為”。有不少網友質疑,《深圳市軌道交通線路及站點命名規則》中提到,軌道交通站點專名用詞,不應使用商業設施、企業、商業住宅區名稱,用“華為”作地鐵站名合適嗎?

對此,深圳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答復:在2016年,深圳軌道交通三期規劃報國家批準時,其工程站名為“華為站”,按照地名管理相關國家的法律法規,並未禁止用企業名稱命名軌道站點名稱。此後,在2017年,深圳市才頒布相關規定不得以企業名命名軌道站點。但同時《深圳市軌道交通線路及站點命名規則》也規定了,軌道交通線路專名應簡潔、明了、易記,方便出行和運營管理,優先使用老地名命名。

經過這壹番解釋,深圳地鐵10號線“華為”站名的議論才算平息。

到底該聽誰的?

地鐵站的命名不是拍腦袋決定的事情,從初稿到最終文件的發布,地方民政部門、交通部門、軌道管理單位,以及社會學者、當地居民等都將參與其中,有些站名甚至幾經易稿。

以成都為例,成都地鐵站名的誕生程序大致為:

1. 成都軌道集團將把相關申請、地鐵線網規劃等資料報市民政局。

2. 民政局依據《成都市地名管理條例》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3. 征求多方意見後,最終確定各地鐵站如何命名。

4. 經由市政府批復後,出臺正式文件公布命名結果。

誠然,地鐵站如何起名很難有標準答案,但命名該以誰的意見為主,大家都很關心。

2012年,北京地鐵10號線二期通車前,為其中壹個車站命名為“樊家村站”還是“首經貿站”,北京市規劃委曾公示命名預案,征集民意。就此,當年《新京報》做了壹個調查:地鐵站命名,應該聽誰的?

此站最終命名為“首經貿站”。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多傾聽地鐵站周邊居民的意見,以多數意見為準”,占壹半之眾(49.8%),而三分之壹的受訪者(33.0%)認為“多尊重爭議背後的參與意識和民意精神,積極互動”,認為“由政府拍板,直接確定具體名稱”的,只有5.7%。

可見在“敬畏民意”的呼聲漸成主流的背景下,受訪者的投票趨於理性。在壹些與民眾生活關聯度較大的問題上,多傾聽民眾的意見,對於政策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都有著不小的推動力。

中國交通報 周向陽 綜合

妳們那兒有什麽

“不合理”的地鐵站名嗎?

歡迎留言吐槽

投稿郵箱:xww@zgjtb.com

責編 | 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