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眾血庫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臺縣松巖口軍區後方醫院講授輸血技術。“輸血”在當時是壹個比較新鮮的技術,中國在大城市只有少數幾家醫院才能開展。在野戰醫療條件下輸血,是人們連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白求恩首先詳細講述了采血操作、標準血型制作、血型鑒定、配血試驗、儲存、運輸、保管等基本知識,接著推來壹名胸部外傷的患者,34歲的衛生部部長葉青山第壹個獻了血。
驗過血型,白求恩讓葉青山和病人頭腳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簡易輸血器。帶著針頭的皮管連接在他們靠緊的左右兩臂靜脈上,皮管中間壹個三通閥門,閥門上聯著註射器。白求恩把閥門通向葉部長,抽拉針栓,殷紅的鮮血便流入註射器,再轉動閥門,血液便流入患者體內。
大家熱烈鼓掌,戰地輸血在中國軍隊野戰外科史上第壹次取得成功。第二個病人推來了,白求恩主動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說:“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眾稱贊為“群眾血庫”。?
2、講授課程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晉察冀衛生學校學習,講授《野戰外科示範課》。剛壹上課,白求恩先對護士趙沖說,把“盧溝橋”打開。“盧溝橋”是白求恩為野戰手術而設計的壹種橋型木架,搭在馬背上,壹頭裝藥品,壹頭裝器械。
護士把“盧溝橋”搬下來,拿出東西,不壹會,手術臺、換藥臺、器械筒、藥瓶車、洗手盆等壹壹就緒,醫生、護士、司藥、擔架員、記錄員各就各位,簡易手術室就布置好了。下壹步是示範傷員進入手術的過程,傷員從門外擡入、搬動、解繃帶、檢查傷情、換藥、包紮或手術都井然有序。
第三步是手術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條不紊地歸位,最後把“盧溝橋”馱到馬背上。 白求恩大夫說,當壹名好醫生不僅要技術好,還要時刻準備上前線。
3、抗洪救險
1939年7月間,連續十幾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濫成災的洪水威脅著河北完縣神北村。幾名老鄉死死地把他抱住,不讓他冒險。白求恩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 洪水威脅著衛生學校的安全,上級決定將學校轉移到河西巖。
白求恩知道後立刻找到學校要求參加了突擊隊。沒有渡船,大家用大笸籮綁在梯子上當運載工具。白求恩和突擊隊的小夥子們跳進水中,十人壹排,手挽手,壹趟壹趟來回運送著物資。
4、註重感情
1923年秋,33歲的白求恩到英國愛丁堡參加外科醫學會會員考試,結識了22歲的英國姑娘法蘭西絲。白求恩對法蘭西絲壹見鐘情,很快兩人結為伉儷。?
壹年後,白求恩染上了肺結核。 白求恩對妻子說死神就要來到他的身邊,不能把肺病傳染給妻子,要和妻子離婚。盡管白求恩反復“動員”,可妻子法蘭西絲壹再拒絕。白求恩只好硬起心腸向法院遞交了離婚申請書。
1939年11月,白求恩在搶救八路軍傷員時感染了敗血病。生命垂危時,白求恩給聶榮臻寫了封信,把遺產壹壹分給戰友們。他也想起了法蘭西絲。他請求國際援華委員會給他的離婚妻子撥壹筆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給……並要求向她說明,自己十分抱歉,同時也告訴她,自己曾經是很愉快的。
擴展資料:
1998年,白求恩被正式接納入“加拿大醫學名人紀念堂”;2004年,加拿大廣播公司評選“最偉大的加拿大人”,白求恩被評選為第26位偉人。
據紀念館的講解員介紹,白求恩之所以贏得加拿大人的崇敬主要有兩個原因,壹是欽佩他在征服“死亡”威脅過程中的堅強毅力;二是欽佩他處處為他人服務,為醫療社會化而不懈奮爭的崇高精神。
2012年4月,加拿大駐華大使馬大維高度評價白求恩:白求恩是壹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是壹位對中國人民和加拿大人民具有歷史意義的人物。
2014年10月,在“紀念白求恩逝世75周年中國加拿大國際論壇”中,各大代表稱贊他。
他是壹個鬥士,是“八路軍最老的壹位戰士”;他是壹位醫術精湛具有開創性的醫學專家,也曾經是壹位絕癥患者;他是壹個熱情洋溢的人,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感,也是壹位詩人和畫家,壹位設計師、攝影家和宣傳家;他個性極強又情感豐富,脾氣暴躁但不失溫柔,純真率性又滿懷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