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的資料是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中的例4,對策問題是數學綜合實踐與應用領域的資料。本節課的學習從同學們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數學知識不僅僅從生活中處處可見,在比賽中還有很大的學問。本節課教師在學生興趣正濃時,借助合作、探討、找規律。在興趣壹猶未盡之時,經過遊戲,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壹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節課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設計新穎別致。
開課伊始,教師充分抓住學生好玩、愛玩的天性,設計了玩撲克牌的遊戲,然後教師設疑引入新課。方法巧妙,課堂氣氛活躍,無疑教師對本環節的設計是成功的。
2、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經過動態的故事情境,讓學生感受田忌賽馬中的對策問題,引出探究的資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體現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流程生動、流暢、層次感強,活動紮實有效。經過活動將知識賦予其中,突出了學生解決問題這壹新的理念,教學流程科學合理,合作學習紮實有效,交流評價充分到位,給學生充分交流和研討的時間和空間,並且教師也參加到了學生小組活動之中,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進取思考的主動權也完全掌握在學生手中。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活動交往中,當學生應對實際問題時,教師能引導學生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了知識的互補互聯,,使學生學會傾聽,學會了異位思考,學會了在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本事,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會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滋生優化意識。
4、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教學理念。整個教學資料的編排,生活氣息濃,都是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於思考,講究策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幾點見議:
壹、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否多舉些實例。
二、在遊戲時,任務要明確要求。
評課稿範文(二):
《認識位置》評課稿
聽了周芳田教師這節數學課受益匪淺,周教師能根據新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精心設計很多的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用心思考的實踐活動。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具體場景中簡便、愉快地學習,體會左、右的空間位置關系。
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註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整節課的教學設計註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機器人的小遊戲,課伊時,趣味就生。在探索階段,讓學生在真實趣味的情境中擺壹擺,數壹數,說壹說,考壹考,演壹演,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整個數學學習活動充滿情趣,學生在趣中悟,樂中學。
2、關註探究過程,實現自主體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必須註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運用自我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展。崔教師的這節課做到了遵循知識發展未分選規律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教學中學生進取參與,動手實踐,經歷和體驗了知識的構成與發展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樂趣,從而進壹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引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促進思維的發展。如讓學生找自身的左和右,教師和學生壹齊玩機器人的遊戲。這種感受是壹種直接經驗,是進壹步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進入社會生活、學會生存所必備的本領。
3、巧設活動情境,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標準》指出:數學是生活的壹部分,是人類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課程資料應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從而讓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有利於數學學習的生活化、情景化。崔教師充分利用這壹標準。如:崔教師組織學生利用自我身體上的左右開展趣味的遊戲活動,經過遊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學生在自由簡便的課堂氣氛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遊戲中。還經過讓學生用左右介紹妳身邊的同學,進壹步加深了學生對左右的認識,並運用身邊的學習用品進行操作活動,讓學生自我動手擺壹擺自我的鉛筆、橡皮、尺子、鉛筆盒、數學書,並讓學生說壹說這些物體的擺放順序,每種物品的位置,讓學生自我提問題,這樣學生就能夠用語言描述出這些物體的左右位置關系。從課堂的反饋來看,學生對遊戲活動比較感興趣,參與性強,情感體驗進取,對教學目標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本節課的最終還滲透上下樓梯交通安全等教育。
整節課周教師都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較好地體現出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同發展的過程我也有點不成熟的看法。
在體驗左右的相對性這壹環節上再多花點時間進壹步去讓學生體會突破難點,左右不是固定的,讓學生明白目標變了,左右也就不壹樣了,在這方面沒加強學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