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千年古縣的“城市客廳”——探秘三明沙縣區博物館

千年古縣的“城市客廳”——探秘三明沙縣區博物館

夜幕降臨,沙縣區七峰疊翠景區華燈初上,坐落在景區核心凝翠閣中的沙縣區博物館,迎來壹波又壹波夜間遊覽的人群。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本地人還是外來客,如今來到沙縣區,參觀博物館成為不少人***同的選擇。

 從5000多年前的磨制石器到千家街市圖,從羅畸墓誌銘到糖塔制作模具,通過壹系列實物展示與聲光電、場景復原、VR等高科技手段相結合,沙縣區的過去與現在,都躍然眼前,如此深厚,卻又如此青春。

 提檔升級 讓珍貴文物住新家

 漢印重環凸文格紋灰陶罐、西晉青釉方格紋瓷缽、唐青釉瓷水盂、南宋陶男立俑走進沙縣區博物館,猶如穿梭在時空隧道,琳瑯滿目的展品陳列整齊,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文化愛好者駐足欣賞文物之美,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

 沙縣區博物館建於1988年,是壹座集收藏文物、陳列展示、民間優秀文化遺產調查研究、宣傳教育為壹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標本近千件,其中珍貴文物400余件。主要陳列品有境內出土的青銅器時期的石器、陶器,唐至清時期的陶、瓷器,特別是宋朝時期的展品較為豐富。

 ?博物館原來在沙陽樂園裏,面積大約1000平方米,展廳面積只有700平方米,文物百余件,整個條件是非常簡陋的。?博物館館長林建棋介紹,舊館設施條件簡陋,當時只能展示壹些受環境影響小的展品,其余展品不得不堆放在庫房內,很多珍貴文物和歷史文化資料面臨保護不力甚至損壞的困境。

 ?當時博物館舉辦過壹次金銀器展覽,我提供了幾件點翠的展品,沒展示幾天就因為太潮濕,翠毛發黴了,趕緊取回來。?談及舊館簡陋的條件,沙縣區收藏協會會長江劍飛深有感觸,?因為條件差,舉辦展覽只能用圖片的形式,大家根本不放心把收藏品拿出來展示。?

 2020年底,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館遷至新晉網紅打卡地七峰疊翠景區的凝翠閣,新館配備恒溫恒濕機和300多平方米專用庫房,保證了文物在適當環境得以完好保存;預留有專門的交流展廳,徹底改變以往辦展要撤掉現有文物再布展的尷尬處境;整體面積擴大至4000平方米,文物數量從原來的百余件增加至400多件,實現從東晉以來沙縣完整歷史都有實物相對應良好的設施條件讓眾多珍貴文物有了屬於它的新家。

 ?新館這麽好的條件,不僅展示的文物多了,給大家提供交流的機會也更多了。博物館是壹座城市的?靈魂客廳?,它濃縮了城市的文明史,不僅能讓當地群眾了解沙縣的歷史,也為遠道而來的人們提供了壹個了解這座城市的窗口。?林建棋說道。

 夜間開放,讓珍貴文物?亮?起來

 木質檐廊下,凝翠閣古韻悠悠,搭配壹河兩岸的燈光秀,仿佛從歷史中重新激活;展廳內陳列著壹件件歷史文物,成為很多人夜生活的新看點;小孔探秘、時空對話、VR體驗,壹個個充滿趣味性與知識性的互動遊戲,成為孩子們學習、?充電?的好去處夜幕降臨,沙縣區博物館新館常常迎來壹天中最熱鬧的時刻。

 ?這件龍泉窯五管帶蓋瓷瓶是我們館的鎮館藏品之壹,源自北宋,是在沙縣本地出土的。?講解員蔣雅娟正仔細地向遊客介紹展品。約1400平方米的展廳內,涵蓋?文明曙光千年古縣商賈輻輳星光璀璨永久的記憶?4大展區,400多件珍貴展品陳列其中,等待著市民開啟壹場與?老沙縣?跨越時空的約會。

 不斷升溫的文化需求,凸顯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於不少市民而言,結束壹天忙碌的工作,夜晚是休閑放松、學習充電的好時機。夜間開放的博物館,給大家創造了與?文化?相遇更便利的機會。

 ?很驚喜,沒想到在沙縣不僅能品小吃,還能夜遊博物館。?來自廈門的陳明德欣賞完燈光秀,回酒店的路上聽朋友說,沙縣博物館夜間也開放,就中途改道進館參觀了。

 2020年12月8日,新館建成並投入使用,除每周壹正常閉館外,全年其余時段均免費對外開放,並常態化延長開放時間,從每晚7時30分起延長開放至9時,這在全省文博系統中尚屬首個。

 ?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晚上比較有時間,我就帶著孩子來轉轉,了解家鄉的歷史。?市民鄧女士說。

 設計之初,新館就主動融入?夜?元素,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與七峰疊翠棧道、燈光秀、凝翠閣等網紅打卡點相結合,通過延長開放時間、引進主題展、舉辦文化講座等形式,集聚人氣,豐富城市夜經濟內涵。

 新館的?夜場?模式壹開啟,便得到市民、遊客熱情捧場。?平均每晚都有兩三百人進館參觀,節假日能達到三五百人,以外地遊客居多。?林建棋介紹,去年壹年博物館參觀人數近8萬人,是過去舊館的10多倍,其中,夜間參觀人數占比超過壹半以上。

 紮根本土,講好沙縣故事

 沙縣有著1600多年歷史,是福建較早立縣的文明古縣之壹,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厚,紅色資源豐富。

 但作為縣級博物館,沙縣區博物館文物資源與周邊縣市相比並不占優勢。長期以來,沙縣區博物館始終堅持以本地特色資源為依托,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在有限空間內最大程度地展現了沙縣的地方特色文物資源,將當地最具歷史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壹面展現給了大眾。

 在新館壹樓展廳,有幾樣造型古樸的瓷器、瓷片和墊餅等文物,讓人眼前壹亮。這些文物都出自原雞金山,即現在的三明北站附近。2010年左右,正在進行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林建棋從虬江街道水南村村民口中得知,原雞金山附近常常看到很多瓷陶瓷碎片,感覺年代都很久遠。他立即趕到現場仔細調查,果真發現了大量的瓷片,經過專家調查,確認為宋代窯址,林建棋立刻進行登記、造冊。

 ?過去大家壹直認為沙縣的瓷器都是從將樂或者尤溪過來的,本地是沒有窯址的,這些出土的瓷器雖然普通,但卻彌補了這段空白,證明了沙縣在宋代商貿活動就很繁榮,制瓷技術也很高超。?林建棋說道。

 用好本土文物,講述本鄉本土故事。在沙縣區博物館新館,專門設立了壹個非遺文化展區,肩膀戲、夏茂遊魚、高橋香龍壹個個耳熟能詳的實物展示讓人倍感親切。

 ?這個是制作糖塔的模具,距今也有100年左右,雖然不是什麽珍貴文物,但卻是很多沙縣人小時候都經常看到的老物件。?在館內的民俗展廳,林建棋指著兩個略顯破舊的木質模具向記者介紹,?當時壹個偶然機會在壹名傳承人家裏看到這個模具,就想把它征集來,但對方說他還要用來制作糖塔。最後,我們只好做了壹副新的,把這個舊的換過來。?

 為更好滿足廣大群眾的參觀需求,沙縣區博物館立足當地實際,主動創新,發動民間收藏人士進行文物捐贈,舉辦交流展,開展館際交流,大大豐富了館藏與展示內容。

 同時,博物館還加強與中小學***建活動,每年舉辦數十場展覽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等活動,以館藏資源為依托,開展了線上線下館際互動交流活動,拓寬展覽資源交流傳播的形式和渠道。

 博物館扮靚城市,城市也為博物館註入活力。夜遊、研學遊、體驗遊,更加豐富、更好展示、更深講述,講好沙縣故事,沙縣區博物館正翻開新的篇章。(沙縣記者站 許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