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初認識郭敬明是初中時候同學手裏相傳的那幾本《爵跡》,消遣之余,我竟讀不懂他想表達的內涵,現在笑著說,是壹種沒有內涵導致的疑惑,與而後《百年孤獨》壹入中國市場就跑去買後囫圇讀後的不懂內涵的情況全然不同,那種是磅礴大氣的體會,至少也感受窒息喉尖的現實魔幻主義。
我們都是小小的星辰。我們都有不同卻不甘墮落的人生。我林蕭家境小康,卻有著顧裏這樣富婆般生死不棄的好友,我林蕭和她高中就泡了全校最有名的帥哥,我南湘即便很窮,卻依舊有滿腔的才華與動人的明眸皓齒。為什麽在那中宣揚平凡下辛苦努力的主題裏,依舊看得出自視清高的優異與奢靡?那是完完全全的、滿足人YY欲的貴族小說。
因而也只能付諸壹笑,小說罷了,電影罷了,算不得真。
恰也為了同班閨蜜的追捧,去偶然看了小說。書中以第壹人稱寫了壹個女性,包括之前偶有看到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我無法想象壹個表面看上去是男人的男人如何揣摩出那種女性心裏獨有的矯情。因此某次與語文老師聊起郭敬明,語文老師委婉地皺著眉說,郭敬明這個人唉,有那麽點女性化。
郭敬明的書,至少《小時代》,個人覺得勝處唯有描寫。然而電影不同小說,缺了直直白白的文字描寫,便是只濾得剩下骨架。然而他總是在無聊與平淡中搞出壹點意外以挽留欲離場的觀眾和讀者。那其間就有稍加修飾的反價值觀的東西,不得不說現在所有東西都走向商業化,然而這種撩動人思想的東西商業化卻是挺大的敗筆。忘記了哪位說了,小時代創造了中國的暮光文化,可謂精辟。
因此,我們活在浩瀚的宇宙裏,我們不放棄,我們壹直在和挫折抗爭。我們宣揚著人性的善與向上,也只能希望,看了小時代的同齡人們有那麽些向上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