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心思想是什麽?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心思想是什麽?

中心思想:這首詞通過描寫壹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了作者殺敵為國的雄心壯誌,體現了為了效力抗擊侵略的豪情壯誌,並委婉的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願望。

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誌,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作品融敘事、言誌、用典為壹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誌在千裏的英風與豪氣。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

原文節選: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我雖沈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麽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擴展資料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出手不凡。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壹個“狂”字貫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壹副出獵的雄姿!

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好壹幅壯觀的出獵場面!為報全城士民盛意,詞人也要像當年孫權射虎壹樣,壹顯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出獵”這壹特殊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進壹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由打獵激發起來的壯誌豪情。“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過片壹句,言詞人酒酣之後,胸膽更豪,興致益濃。此句以對內心世界的直抒,總結了上片對外觀景象的描述。

接下來,作者傾訴了自己的雄心壯誌:年事雖高,鬢發雖白,卻仍希望朝廷能像漢文帝派馮唐持節赫免魏尚壹樣,對自己委以重任,赴邊疆抗敵。那時,他將挽弓如滿月,狠狠抗擊西夏和遼的侵擾。

出獵對於蘇軾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壹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蘇軾任密州知州剛四十歲。他是四年前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願請求外任,自杭州來至這北方邊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於地方政績外,壹直要求大用於世。當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1070),西夏大舉進攻環、慶二州。四年,陷撫寧諸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事。

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不但場面熱烈,音節嘹亮,而且情豪誌壯,顧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蘇軾其他豪放詞相比,它是壹首豪而能壯的壯詞。把詞中歷來軟媚無骨的兒女情換成有膽有識、孔武剛建的英雄氣了。

蘇軾對此也頗為自負,他在密州寫給好友鮮於侁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壹家。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是壹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就是指的這首詞。

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壹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

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