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門東,是南京老城南地區的古地名,位於南京夫子廟箍桶巷南側壹帶。
這塊占地約6.9平方公裏飽經滄桑的歷史街區,是古城金陵歷史最悠久、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地區之壹。
這裏北至剪子巷、南至明城墻,長約250米的箍桶巷內,有不少歷史文化資源,包括風貌建築8處、官溝壹處、古井壹處、老樹15處。
復興十朝南都繁會
《南都繁會圖》,全稱《南都繁會景物圖卷》,因真實地反映了明朝舊都南京市井情形,壹直享有“南京本土的《清明上河圖》”之盛譽,系明四家之仇英所繪。
晚明時期的南京城究竟是什麽樣子?當時的人們又過著什麽樣的生活? 千年流淌的秦淮河,如壹部浩瀚的大書見證了六朝古都的興衰沈浮。
專家考證,《南都繁會圖》所繪主要河街在城門外,明城門外最繁華的臨水街區,只有長幹裏。
而這裏,就是老門東的核心所在。
南京貴為六朝古都,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如今,在南京留存較多的就是明末清初和民國時期的建築。
城東的明孝陵中山陵孕育著帝王之氣,城南的夫子廟秦淮人家則飽含著市井文化。
門東文化街開街,蔣有記、韓復興、小鄭酥燒餅、雞鳴湯包等這些曾經的小吃遍布街頭巷尾。
地名美食都因飽含記憶變得更有味道,因為記憶裏蘊含著情感。
城市也是如此,門東這樣的古老之地能夠喚醒南京人的歷史記憶。
如果把老城南比做壹扇大門,那麽門東和門西就好比兩扇門板,壹左壹右,開啟了整個老城南的記憶。
門東歷史積澱相當豐富,不僅有周處讀書臺、梁光宅寺、沈萬三故居、蔣百萬故居等勝跡,那些曾如蛛網般密布的老街巷、那些青磚黑瓦的老房子無壹沒有故事。
如今,門東的很多老街變成了寬敞的大馬路,舊式的民居也被現代化的住宅小區取代。
但那些少數留存的老街巷、那些仍被沿用的老地名,仍能喚起老南京對門東的記憶。
飲馬巷、釣魚臺、老門東、箍桶巷、孝順裏、殷高巷,壹個個烙刻著老城南歷史印記的名字像凝固的時光,讓歲月變得沈靜。
穿行在小巷的居民,無處不在的生活痕跡,即使百年已過,老城南還壹直固守著“南京的靈魂”,追溯城南舊事,在流轉的時光中守護著城市的文脈。
老城南素有“南京之根”之稱,它是南京歷史文化遺存的主體。
為了再現老城南原貌,集中展示傳統文化的壹座仿古牌坊,在門東地區北界亮相。
坊額上寫著的“老門東”3個字,則標誌著集中體現南京老城南民居街巷、市井傳統風貌的老門東,正式被“圈地”保護。
“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悠長久遠的往事,仿佛再現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