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上海被稱作東方巴黎?
世界上,只有壹個巴黎。 世界上,有很多巴黎。 上海被稱作東方巴黎,貝魯特被稱作中東巴黎,烏蘭巴托被稱作西伯利亞的巴黎,布宜諾斯艾利斯被稱作南美巴黎。當然,這世界上還有壹個巴黎——法國的巴黎。 為什麽是巴黎,而不是倫敦、柏林、羅馬,有如此眾多的擁戴者和模仿者?當然,妳也可以說,蘇州也被稱為東方威尼斯。但常識告訴我們,沒有壹個比擬能夠像巴黎壹樣,帶給壹個城市莫大的榮耀。為什麽?因為巴黎作為旅遊城市的典範,滿足了幾乎所有旅行者對“與眾不同”的浪漫想象。 社會學認為,旅遊業的發展與現代化的進程呈正相關。壹方面,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及旅遊地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為旅遊者提供了良好的旅行保障;另壹方面,被現代工業文明束縛的普通人,需要通過旅遊來獲得日常生活之外的另壹種節奏。此外,在前現代社會時期,不同社會體系中,各自有著完整的、對自然和文化的解釋方式。隨著這種封閉的地理意識的破除,人們越來越需要通過認識他人來重新了解自己。供給和需求同時增加,旅遊業不發展都很難。 歸根結底,旅遊者的目的是尋求壹種與日常生活不同的旅行體驗。有的學者根據目的,將旅遊者分為五類:“為了更好回到現實生活”、“為了逃離現實生活”、“為了尋找異文化的刺激”、“為了讓自己多元化”和“為了完全投入到另壹個世界之中”。這種分類方式由近及遠地表述了旅行者在現實生活與理想異邦之間的距離。 暫別現實,這可能是大部分現代人旅遊的最大動力。那麽,最能給這次旅行以價值的地點,顯然就是那些最能讓人感到“不平凡”的地點。巴黎當仁不讓。 巴黎有歷史,凡爾賽宮、盧浮宮、凱旋門;巴黎有藝術,凡·高、畢加索、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巴黎有美食,咖啡、奶酪、紅酒。或許有人說,紐約比巴黎在這些方面毫不遜色,那麽有壹樣東西只有巴黎才有,那就是浪漫的革命史詩——巴士底獄、協和廣場、蒙馬特高地。即使妳是壹個十足的保守派,在這裏也不得不心潮澎湃。這是壹個用全世界的言語都無法完全描述的城市。 但是,如果旅遊者的目的是“尋求不同的生活”,那麽,整日活在現代枷鎖中的他們不是更應該選擇刺激的非洲草原、亞馬遜雨林甚至北極冰川嗎?為什麽這些地方不比巴黎更具魔力?答案還是要從“現實”中找。 讓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壹下這五種旅遊者的分類:除了極少數人之外,大多數旅遊者都是第壹類人,即短暫的旅遊後,重新回到現實生活之中。這也就要求,我們的旅遊不能離現實過於遙遠。所以,還是巴黎。因為她與眾不同,又不是那麽的不同。再說俗壹點,巴黎是在“暫別現實”與“回到現實”之間,性價比最高的壹個旅遊地。 妳可以陶醉在凡爾賽宮的金碧輝煌中,然後刷信用卡買壹本她的介紹;妳可以對著凡·高的自畫像凝視許久,然後在有空調的博物館中休憩片刻;妳可以走在蒙馬特高地,尋找巴黎公社的足跡,然後乘坐地鐵回到住所。 其實,巴黎本身就是現代工業文明的集大成者。埃菲爾鐵塔不就是西方工業技術發展的見證與象征嗎?只不過,巴黎與北京不同的是,她的歷史魅力與現代文明結合得很完美,不做作。 真正偉大的旅行家,可能不在意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巨大鴻溝,但對大部分旅遊者來說,暫別現實,雖然要“別”,但“暫”也是同樣重要的。 所以,與眾不同的巴黎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