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壹物理必修1運動的描述知識點
壹、 基本概念
1、 質點 2、 參考系 3、 坐標系 4、 時刻和時間間隔 5、 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 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可用從起點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於或等於路程。 7、 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 平均速度: 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於瞬時速率 8、 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 (即等於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 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生變化)。 (3)、縱坐標表示速度。縱坐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三、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1、兩種打點即使器的異同點
2、紙帶分析;
(1)、從紙帶上可直接判斷時間間隔,用刻度尺可以測量位移。
(2)、可計算出經過某點的瞬時速度
(3)、可計算出加速度
高壹 物理 學習 方法
1. 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較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願意學習。願意學習,才能找到學習的樂趣。有了樂趣,長期堅持,就產生了較穩定的學習興趣?誌趣。把學習變成壹種自覺的行為,是成長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壹件事。經日積月累,終會有所成效。
2. 掌握學習策略,善於整體把握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在任何壹段材料學習之前,先從整體、宏觀去了解其主要內容和方法、結構和思路、內在的邏輯關系等,再從局部、細節入手,掌握各自知識點,明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並強調應用,在應用中內化、感悟,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方式,豐富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建立多節點相連的知識網絡。較後再從整體的角度審視學習過程,對陳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能充分的理解和應用。如?序言?教學設計中我們是先粗讀課本,從封面、插圖、目錄到各章內容、安排題例等,整體上了解高壹物理是幹什麽的,有哪些內容,是如何安排的。然後再說?序言?的內容,我們仍然是先找出?序言?分幾部分,每部分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麽,該核心問題舉了哪些例子等,之後希望同學們通過序言的學習達到如下***識識: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學好高中物理;學好物理有法可依。
3. 掌握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
物理學習同其他知識學習壹樣,大的方面,應把握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反饋、再復習鞏固、再練習深化提高等環節。小的方面,要重視聽好每壹節課和做好每壹道題。對教材內容,第壹遍讀時要細、慢、思、記。認真研讀,明確思路,積極思考、辯析概念,掌握規律,學會應用。做練習,要遵循?讀、審、建、構、解、思?六步驟。即拿到壹道題後,要讀明題意,審清條件,建立聯系,構造模型,正確解答,分類 反思 。對待復習,要做到及時復習,搶在遺忘之前進行。要有效復習,舉壹反三、縱橫聯系,註意知識結構的充實,註意技能、技巧的掌握。在學習過程,註意合作學習,強調與教師、與同學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醜,敢於發表自己見解,勇於質疑,和教師、同學***同理解、***同進步。對待現實事物和現象,要有問題意識,有意識地從物理學的眼光去審視,在情景之中培養探究精神。重視過程學習,加強情感體驗。在學習中還要勤動手、多實驗、細觀察、善 總結 ,獲得直接 經驗 ,培養實踐能力。還要註意物理知識和方法與 其它 學科知識與方法的交叉與滲透,相互借鑒,觸類旁通,從細微處加以比較和思考,發現別人所沒有發現的方法,增強創新能力。每個學生都是壹個獨特的個體,沒有壹個現成的完全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只有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學習習慣,摸索出壹套合適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
4. 樹立學習信心,增強耐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