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學
青春文學其實不屬於正派文學類的,又稱青春美文,它的概念離文學的距離還是遠的,它的作者是80年後的年輕人,他們寫的作品大部分的意思沒有很深的內涵,是壹個商業化的產品,目前青春文學已經占上市場的頂峰了,它的讀者已經超過名著的讀者了,讀者大部分是青年和小孩,它有受大眾歡迎之處,但是也有弊處.青春文學發展十年間,湧現出大量的優秀作者。早期青春文學的代表作家有郁秀的《花季雨季》,韓寒的《三重門》等。其後作家郭敬明、張悅然的抒情作品成為了青春文學的代表作。2006年以後,以饒雪漫、沐夏為代表的青春文學作家迅速崛起,二人以“青春疼痛小說”為專題進行創作,饒雪漫代表作品有《左耳》、《沙漏》,沐夏代表作《迷城》、《紅豆》,已在青春圖書市場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作品發行數百萬,引領了新壹輪的青春文學創作高潮。 嚴肅文學即通過文字來表達對人性的認之,希望同通過文學來啟示人類,改變人類命運,其思想影響深遠,令讀者讀後滌蕩心靈,感受生活,感悟生命.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很多皆因此得獎.如: 1957年 阿爾貝.加繆(卡繆) A. Camus 法國《局外人.鼠疫》 小說 由於他重要的著作,在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熱切的眼光照亮了我們這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 1959年 誇西莫多 S. Quasimodo 意大利《水與土》 詩 由於他的抒情詩,以古典的火焰表達了我們這個時代中,生命的悲劇性體驗 1969年 貝克特 S. Beckett 愛爾蘭《等待戈多》 劇本 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奮 1974年 馬丁遜 H. Martinson 瑞典《露珠裏的世界》 詩、小說 他的作品透過壹滴露珠反映出整個世界 1980年 米洛什 C. Milosz 波蘭《拆散的筆記薄》 詩 不妥協的敏銳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沖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狀態 1998年 薩拉馬戈 Jose Saramago 葡萄牙《盲目》 小說 由於他那極富想像力、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復重溫那壹段難以捉摸的歷史 嚴肅文學表達方式多種,但寫實,荒誕,意識流和後現代的寫法比較多壹些 嚴肅文學的根源起源於近代的哲學思潮,笛卡兒與培根的唯物主義,叔本華的唯意誌論,都可以看作是他的發源體.故,他同哲學壹樣"深深的陷於無限的人性痛苦之中,即在死亡時的回頭壹望. 八十後的作家代表七堇年就是嚴肅派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