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巴黎聖母院》的朋友壹定記得維克多·雨果在書中多次提到的巴黎聖嬰公墓上那些神秘的浮雕。讀過《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朋友也壹定記得JK·羅琳提到了尼古拉·勒梅,並稱其為世界上唯壹能制造出魔法石的人。
魔法石又被成為哲人石,這個說法要追溯到中世紀的歐洲。第壹位賢者就是大阿爾伯特(Albertus Mangus)(1193-1280)。他壹生留下約30部煉金術著作,並首次提出了“消滅特征”的煉金術第壹步。也就是說將金屬還原為純粹的硫和汞,然後挖掘金屬的潛力使之重新融合並得到新的金屬。
在他的著作裏有這樣壹段話:“但願我們能找到那塊既不能被火燒毀也不會腐壞的石頭吧,然後我們將擺脫所有的恐懼。”
尼古拉·勒梅(Nicolas Flamel)(1330-1417?現在是否還活著無處考證)引起大家關註的年份是在1612年。當時在巴黎出版了壹本名為《象形雕塑之書》。書中這位自稱尼古拉·勒梅的人說自己是壹名抄寫員,在1357年意外得到了壹本名叫《猶太人亞伯拉罕之書》。
這本書非常奇怪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寫在羊皮紙上,而是寫在已經失傳的古埃及莎草紙上。書中不僅有拉丁文和希臘文,還有壹些晦澀難懂的圖,尼古拉·勒梅破譯他耗費了21年的時光。
經過大量的資料查證,我將《象形雕塑之書》提到的內容簡述如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英文鏈接,查看原文。
這本書主要圍繞《猶太人亞伯拉罕之書》中的內容進行講解。《猶太人亞伯拉罕之書》每7頁標記壹個頁碼“7”。壹***3個頁碼,也就是21頁。其中在第壹片葉子上寫有大寫字母、金幣、猶太人,王子,牧師,占星家和哲學家亞伯拉罕等。這裏面還提到了猶太人對高盧人的憤怒情緒,包含了大量的咒語和詛咒。
第五片葉子上開在花園裏的玫瑰,國王、士兵、嬰兒等等。對於如此讓人摸不清頭腦的繪圖,尼古拉·勒梅和我們壹樣困惑。他決定離開巴黎去尋找能讀懂這本書的人。在西班牙,他遇到了壹位知識淵博的猶太人——坎切斯。
他告訴勒梅,第壹張肖像代表時間,吞噬了所有人。並且根據六個葉子的數量推斷,應該需要六年的時間來完善石頭….就這樣,勒梅決定帶他回法國去破譯這本《猶太人亞伯拉罕之書》,不幸的是,坎切斯在海航過程中極度惡心。過度的嘔吐讓折磨著他在第七天去世。
經過坎切斯點撥的勒梅繼續研究並實驗著,終於在1382年1月17日中午基於魔法石使汞轉化為銀。4月25日下午5時,汞轉化為金成功。壹夜暴富的勒梅先後捐建了14所醫院,3所禮拜堂,7所教堂及其墓地,還有那最著名的刻在聖嬰公墓上的壁畫。
1417年3月,舉行勒梅的葬禮。
1612年因對《象形雕塑之書》感興趣人們找到了勒梅的墓室,墓室刻畫著壹組無法破譯的浮雕,盜墓者打開棺材時,卻發現棺材裏是空的。
在此之後,包括塞繆、保羅等人均稱見到了勒梅夫婦。最後壹次被路易·鮑威爾碰到,是在1929年。
關於《尼古拉的遺囑》這本書的內容來源,應該是勒梅寫給侄子的壹封信。信中透露了制作魔法石的神秘方法和具體操作步驟。
這封信中反復提到了水星,太陽及月亮。提到了糞便、水銀、硫磺等物質相互作用。但是勒梅使用的語言是這樣的:“拿著十盎司的紅色太陽。” “將糞便從肛門中取出,用強火將它們熔化在坩堝中。投入四盎司的糞便和九盎司的太陽。然後太陽在糞便中膨脹。因為水星比以前更有活力,它將具有穿透黃金的能力和美德。它要進食更多的黃金,用它來填飽肚子。”
嗯,就是這樣,所以說即使妳手裏有了這封信,還是無法制造魔法石。同樣,對於這封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要原文鏈接。
《尼古拉的遺囑》這本書的作者是PING Z。關於PING Z的資料我們所知甚少。目前只知道此人是男性,研究歐洲中世紀文化。據說此書壹經出版,其“全彩圖文珍藏版”就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館藏。PING Z將上述枯燥的歷史資料有序的整合到了壹起,整本書讀起來懸念重重,引人入勝。
作者用不摻雜任何感情的敘事手法為我們講述著壹段發生在歐洲中世紀的神秘事件。看似荒唐的結論背後,從論據上卻找不到什麽瑕疵。這段真實到近乎虛幻的歷史背後,讓我認識了更多的歷史名人,其中就包括科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
? (圖中為尼古拉·勒梅的住處)
關於煉金術寫在最後:
牛頓曾說:“我的壹生,就是在為證明上帝的存在而工作。”查詢了壹些相關資料後,發現牛頓接觸煉金術要比接觸科學還要早。我們都知道牛頓在幼年時就閱讀了大量的亞裏士多德著作,而亞裏士多德的元素論正是煉金術的基礎理論之壹。當牛頓進入劍橋學習時,他的第壹位導師就是壹名煉金術士亨利·莫爾(Henry More)。
牛頓曾經做過大量的煉金術實驗,他觀察坩堝物質的運動,從煉金術的動力上,他認為之所以天體會具有引力這壹奇妙的性質,正是因為我們的宇宙處於上帝的巨大而奇妙的坩堝之中,而煉金術正是推動我們世界運行的本源動力。可以說沒有牛頓對煉金術的研究,就沒有萬有引力。甚至我們可以說牛頓的科學成就只是他研究煉金術的副產品而已。
哦對了,文中開頭提到的那本出版於1962年的《象形雕塑之書》,正是艾薩克·牛頓爵士翻譯的。
另外,《尼古拉的遺囑》作者PING Z說正和同伴在亞馬遜流域壹帶尋找尼古拉·勒梅夫婦。如果有進展,會以出版物的方式公開發布。PING Z到底是誰,他和尼古拉·勒梅到底有什麽關系?也許答案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