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為藏在心裏不說出來的言論。皮裏陽秋,漢語成語,拼音為pí lǐ yáng qiū,偏正式;作定語、狀語;用於書面語。
出處:《晉書·褚裒傳》:“譙國桓彜見而目之曰:‘季野有皮裏陽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譯文:譙國人桓彜被後看著他說:“褚季野有藏在心裏不說出來的言論。”說他表面不作評論,而內有所褒貶的。
擴展資料
1、皮裏陽秋近義詞:指桑罵槐
拼音為zhǐ sāng mà huái,意思為指著桑樹數落槐樹,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罵那個人。連動式;作主語、謂語、狀語;含貶義。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壹個是好纏的?錯壹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壹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
2、皮裏陽秋反義詞:心直口快
拼音為xīn zhí kǒu kuài,意思為性情直爽,有話就說。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出處:元·張國賓《羅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哥哥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