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原文
叢林中,住著壹只漂亮的鹿。有壹天,鹿口渴了,找到壹個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來。池水清請的,像壹面鏡子。鹿忽然發現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咦,這是我嗎?”
鹿擺擺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著擺動起來。他從來沒有註意到自己是這麽漂亮!他不著急離開了,對著池水欣賞自己的美麗:“啊!我的身段多麽勻稱,我的角多麽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壹陣清風吹過,池水泛起了層層波紋。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麽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鹿開始抱怨起自己的腿來。就在他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的時候,忽然聽到遠處傳來壹陣腳步聲。他機靈地支起耳朵,不錯,正是腳步聲!鹿猛壹回頭,哎呀,壹頭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猶豫,撒開長腿就跑。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蹦去,不壹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就在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的時候,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獅子趕緊抓住這個機會,猛撲過來。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壹扯,才把兩只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然後又拼命向前奔去。這次,獅子再也沒有追上。
鹿跑到壹條小溪邊,停下腳步,壹邊喘氣,壹邊休息。他嘆了口氣,說:“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2.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案
教材分析: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壹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細長的腿。當遇險時,鹿的四條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差點讓它丟了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了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更要講實用和它的存在價值。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這是課文學習的重點。
3.教學難點是使學生體會故事中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準備:小黑板,頭飾,課件等。
教學時間:40分鐘。
教學過程:
壹、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課件展示:歡快的音樂聲起,壹只漂亮的鹿從叢林裏出來,蹦到池塘邊。
1、同學們,今天老師把誰請來了?(小鹿姐姐)
妳喜歡它嗎?妳覺得它什麽地方最美?學生交流。
2、鹿姐姐也認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經歷了壹件事,使它改變了壹些看法,咱們先來聽聽它自己是怎麽說的?(放音,出示句子)“唉,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出。”
3、學生朗讀句子,師引: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那還得從《獅子和鹿》的故事說起,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2、劃出不懂的詞句,通過互幫互助方式,師生***同解決,把詞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3、學生合作朗讀,檢查彼此的正誤。
4、妳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壹件什麽事?
三、深讀課文,體會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態度改變的原因。
1、再讀“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出。”
請學生從中找出兩對反義詞。(美麗—難看、送命—逃生)
2、小鹿是怎樣贊美自己的角的?請妳找找。
①、學生朗讀,師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齊讀。
②、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麽?妳還能用哪些詞來贊美它?
③、當它發現自己的角如此美麗,會有什麽樣的心情?(興奮、驚訝)
④、誰能把這樣的心情讀出來,我就把這美麗的鹿角戴在他的頭上。(用頭飾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⑤、用“多麽……多麽……”來說壹句話。
我們的教室多麽明亮,多麽______!
我們的祖國多麽______,多麽______!
____________多麽______,多麽______!
3、小鹿為什麽會認為腿是難看的?找找相關內容。
1、學生朗讀句子,齊讀。
2、誰能讀好這壹句,帶著怎樣的表情?(皺眉)
3、練習:選句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麽能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①.唉,這四條腿太細了,配不上這兩只美麗的角。()
②.唉,這四條腿太細了,配不上這兩只美麗的角。()
4、過渡:難看的腿讓它獅口逃生,美麗的角差點兒送它的命,這是怎麽回事?自由讀第六自然段。
①難看的腿有什麽優點?美麗的角又有什麽缺點?
②通過這件事中,妳有什麽樣的感受?
③妳碰到過類似的事嗎?能說出來和大家壹起分享嗎?
四、師小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無缺。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
3.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案
課前準備①學生復習這壹單元已學課文,想想課文給自己哪些啟發。
②根據課文插圖制作活動掛圖:叢林、池塘為背景,另外用紙畫壹只鹿並剪下來。
③抄錄課文第六、七自然段的小黑板。
形象揭題,展開聯想
①教師在黑板上貼好背景圖,語言渲染:茂密的叢林中,住著許多動物。(邊板書課題邊描述)有獅子,有鹿。(貼圖)
②看到這兩種動物,聯想到了什麽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③教師小結激趣。獅子兇猛,鹿很美麗,這個大家都已知道。不過,這篇課文通過獅子和鹿的故事卻告訴我們壹個新的道理。是什麽呢?下面就看誰的讀書本領強,能夠自己讀懂課文,領悟這個道理了。
自主讀書,領悟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想想壹些生字新詞的意思。
②學生互相提醒註意易讀錯的字詞,匯報對本課生字新詞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師及時點撥小結,如鼓勵大家用看圖、換詞方法理解“勻稱”;用聯系近義詞和上下文來理解“抱怨”。
③學生開火車分段朗讀課文,要求“音準、句通、文順”,其他同學邊聽邊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記號。
④學生再次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讀幾遍。
⑤教師出示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兩段課文。可以和四人小組討論讀;可以把喜歡的詞句讀給同座聽;可以和好朋友壹人讀壹句交替讀。
⑥全班交流。讀了這篇課文,妳有什麽體會?妳是從哪裏得出這個體會的?鼓勵學生聯系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
前後聯系,延伸拓展
①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陶罐和鐵罐》帶給大家的啟示。
②學生分析、比較《陶罐和鐵罐》與《獅子和鹿》這兩篇課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③學生自己設計作業,可以摘抄課文的好詞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讀課文;可以比較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的異同。
4.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案
壹、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好看的東西有時會帶來壞處,而難看的東西有時卻會帶來好處。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後不同的態度。
三、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壹、導入:
1、《陶罐和鐵罐》告訴我們什麽道理?讀提示語。
2、在茂密的叢林中,住著許多動物,有獅子,有鹿。
3、看到這兩種動物,聯想到什麽?獅子的兇猛,鹿的美麗,不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童話故事《獅子和鹿》卻要告訴我們壹個新的道理,是什麽呢?下面就看誰的讀書本領強,能夠自己讀懂課文,領悟這個道理了。
二、自學課文,體會內容:
1、大聲讀課文,找出兩個多音字。
2、四人小組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壹件什麽事情?
3、交流:壹開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堪的腿,當獅子撲來時,鹿有力的長腿幫助他死裏逃生,而美麗的角卻險些喪了命。
三、了解課文內容:
1、壹開始,鹿覺得自己的角怎麽樣?從哪裏看出來?(欣賞、多麽)
2、填上合適的詞語:()的身段()的角
3、有感情的朗讀。讀出鹿的得意洋洋。
4、鹿的腿呢?(難堪)從哪裏看出來?(抱怨)
5、抱怨是什麽意思?(埋怨)埋怨不光有語言的埋怨,還有神態的抱怨。找壹找表示神態的詞語。
6、讀出抱怨的神態和語氣。
7、後來呢?繼續讀課文。
8、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六,七段課文
9、全班交流。讀了這篇課文,妳有什麽體會?妳是從哪裏得出這個體會的?鼓勵學生聯系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
四、延伸拓展
學生自己設計作業,可以摘抄課文的好詞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讀課文。
5.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案
課前準備①學生復習《陶罐和鐵罐》,思考課文的寓意。
②課文朗讀錄音帶。
復習回顧,揭示課題
①分角色朗讀《陶罐和鐵罐》。
②學生交流查找的有關鐵會氧化的資料。
③師生***同回味寓意:鐵罐很堅硬,這是鐵的優點,但同時又具有會氧化的缺點。陶罐容易碰碎,這是陶制品的缺點,但同時又有不會氧化的優點。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和缺點。
④教師板書課題:獅子和鹿,請學生讀題。
⑤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思考:這篇課文通過獅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訴我們壹個什麽道理呢?
開展讀書闖關活動
①進行闖關活動總動員,講清方法及規則。***設三關:第壹關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二關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關是聯系已學課文和生活實際了解本課寓意。同座同學互為闖關員和守關員,做闖關的準備。
②學生自主讀書,做闖關的準備。
③同座同學開始闖關。壹次沒有過關,可以練習後再次闖關。
④匯報、交流,展示闖關情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參與第壹關展示的可加1顆星,參與第二關展示的可加2顆星,參與第三關展示的可加3顆星。
a.願意參與第壹關展示的同學自己主動站起來,開火車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做守關員,看他們是否能通過。
b.願意參與第二關展示的同學自己主動站起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生互相評議,看哪些地方讀得有感情,也可請讀書同學自己介紹壹下,為什麽這樣讀。
c.願意參與第三關展示的同學自己主動站起來,說說自己領悟到的寓意。看誰能聯系已學課文和生活實際說得有理有據。
⑤增設壹項特別獎項——“智慧星”:鼓勵學生比較《獅子和鹿》與《陶罐和鐵罐》的相同之處。
拓展練習,引導實踐
①摘抄本課中妳認為寫得寫的詞句。
②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其他人聽。
③課後找《伊索寓言》讀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