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於意外,結果只能是壹事無成。
相同的道理不僅只有守株待兔可以表達,還有壹些近義詞也有相同的寓意:刻舟求劍、墨守成規等。除了近義詞,它還有壹些反義詞:隨機應變、通達權變等。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 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壹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守株待兔來自於《韓非子·五蠹》,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這個成語說的是:戰國時期宋國有壹個又懶又膽小的農民,偶然間看見壹只因為獵人追捕而撞在樹樁上死了的兔子,於是他便放下鋤頭每天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