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神舟十號的基本信息

神舟十號的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飛船參數

高度:約53米

重量:約8噸

腰圍:最大直徑2.9米

組成: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

發射窗口: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

神舟十號飛船

飛行速度:約每秒7.9公裏,每小時飛行2.8萬公裏,每90分鐘繞地球壹圈

飛行時間:在軌飛行15天,其中12天與天宮壹號組成組合體飛行

發射初始軌道:近地點約200公裏、遠地點約330公裏的橢圓軌道交會

對接軌道:距地約343公裏的近圓軌道

航天員乘組: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任務階段: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壹階段,交會對接任務收官之戰,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定型階段。 試驗任務: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繞飛等

飛船介紹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壹,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

神舟十號將運往酒泉發射基地(20張)

和附加段組成。發射神舟十號的火箭型號與神九的相同,不過會在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進壹步改進,確保航天員安全。[2]

神舟十號飛船、長征二F遙十火箭等飛行產品自3月底陸續進場後,與運載火箭吊裝對接構成壹個完整的組合體。[3]

神十特點

與神九相比,神十有哪些特點呢?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說,在承擔的使命上,神九主要是進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實現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突破。而神十雖然還要繼續進行與天宮壹號的自動和手動空間交會對接,但是其重點轉向對這些技術的驗證和應用。相當於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要進壹步定型階段,為以後進壹步開展空間實驗室的研究和空間站的建設奠定壹個天地往返的運輸系統。在具體實驗內容上,神十增加了繞飛,也就是神十飛船計劃繞著目標飛行器天宮壹號進行繞飛。這壹實驗的成功對建造空間站同樣非常重要,因為空間站上可能有多個對接口,飛行器要從多個方向與它對接,這就需要對飛行器繞飛進行進壹步考核。[4]

總結起來就是,在神九標誌我國突破和掌握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基礎上,神十將進行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首次應用性飛行。神十發射並完成與天宮壹號空間交會對接等任務後,我國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第壹階段將完美收官,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制階段。[4]

編輯本段飛船任務

任務概覽

1.為天宮壹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壹步考核交

神舟十號飛船

會對接、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

2.進壹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3.進行航天員空間環境適應性、空間操作工效研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器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有關關鍵技術驗證試驗,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等。

4.進壹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5]

主要任務

2013年2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表示:我國將於2013年實施天宮壹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開展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神十”背負的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神十”將鞏固和優化“神九”實現的載人交會對接技術,對“神九”和“神八”飛船存在的不完善之處予以改進。根據初步計劃,神舟十號將在太空飛行15天,與天宮壹號目標飛行器進行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航天員進入天宮實驗艙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科學實驗,並開展科普講課等天地互動項目。[6]

根據任務計劃,神舟十號飛船將於2013年6月至8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3名航天員駕乘飛船與在軌運行的天宮壹號目標飛行器進行載人交會對接。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壹是為天宮壹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壹步考核交會對接、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二是進壹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進行航天員空間環境適應性、空間操作工效研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器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等關鍵技術驗證試驗,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等;四是進壹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7]

除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鞏固外,“神十”還對飛行時間、航天員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科學試驗項目編排上進行調整,為我國空間站的建設打基礎。[8]

解密任務

搭載“神舟十號”飛船的大型運輸機2013年3月31日上午從北京啟程,將“神舟十號”運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為民表示,如果“神舟十號”各項任務順利的話,將意味著中國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已經建成,未來中國航天將進入空間站時代。[9]

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中國載人航天只是解決了天地往返運輸這個問題,實際上再往後壹個是建造合同運營空間站,解決人類長期在太空軌道上生存,應該說未來的任務和挑戰還是十分艱巨的。

要建設空間站,交會對接是必須跨越的技術門檻,只有兩個航天器對接成功,航天員和貨物才能在地面和空間站之間自由往返。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就是驗證這壹技術的關鍵。而接下來空間站的建設還將有更多的技術需要突破。

我們還要進行小規模的空間實驗室的研制工作,同時還要進行貨運飛船的研制工作。我們能夠往空間實驗室運送宇航員和少量的實驗設備,我們還要運送更大規模的實驗室設備。這些工作都需要在後續的工作中繼續進行攻關、研制和驗證。

我國天宮二號已在研制中。他表示:“空間站正式建造前還要進行壹系列的試驗,在天宮二號上進行。在研制的階段,天宮二號上可能要進行安排壹些加註,就是給飛船、空間實驗室進行(推進劑)加註這些實驗,這樣的話,可能需要新壹代運載火箭作為它的運載工具。這樣我估計在十三五可能會安排這些工作。”

編輯本段發射時間

預計

2012年11月10日,牛紅光在北京出席黨的十八大時說,神舟十號飛船計劃於2013年6月中旬發射,三名航天員將再次訪問天宮壹號。

此次長二F火箭出廠測試,從單項分系統測試到總檢查測試***有攝像286段,多媒體記錄比發射神舟九號的長二F火箭多出89項。同時,211廠對箭上有動作的部位及地面儀器的數據顯示進行了重點記錄。經確認,這發火箭出廠測試多媒體記錄項目操作過程安全可靠,符合技術文件要求,測試有效。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我國將於6月中旬擇機發射神舟十號飛船,3名航天員將再次訪問天宮壹號。2013年6月3日,神舟十號飛船、長征二F遙十火箭組合體,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這標誌著神舟十號飛船發射已進入最後準備階段。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2013年6月1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定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2013年年6月10日下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已開始加註推進劑。

確定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2013年6月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定於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10日下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已開始加註推進劑。

編輯本段飛行時長

神舟十號將在軌飛行15天。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序,先後與天宮壹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壹號,並開展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後,飛船撤離並返回著陸場,天宮壹號轉至長期運營軌道。[10]

編輯本段組成人員

選拔

神舟十號中將有三名航天員執行任務[11],乘組很可能仍然由兩名男航天員和壹名女航天員組成。[6]“神十”航天員的人選尚未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太空任務的執行仍以老壹批航天員為主。[8]航天員的選拔和訓練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乘組選拔計劃於2013年1月開始。[6]

航天員聶海勝(中)、張曉光(右)和王亞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回答航天員人選問題時,明確表示:“只有王亞平會參加這次選拔,她是唯壹參加選拔訓練的女航天員。”[12]“如果到時候身體狀況允許的話,王亞平很有可能將乘坐神十進入太空”。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原總裝備部副部長張建啟的話無疑也在壹定程度上印證了上述判斷。[4]

確定

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10]

編輯本段保障措施

通過神舟九號任務,獲取了航天員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大量數據,也積累了壹定的經驗,同時,也發現了壹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為了進壹步提高航天員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質量,采取了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第壹是完善了艙內生活垃圾處理。本次任務中增加了廢物收集袋的品種規格和數量,方便航天員在軌對生活廢棄物進行密封處理和存放。

第二是豐富了航天食品,針對航天員進行了個性化的設計增加了食品種類,而且通過改進工藝改進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

第三是優化了航天員的工作程序和作息安排,增加了工作項目的時間余量。此外,經過為天宮壹號更換地板、還有壹些限位裝置,可以使航天員的天宮生活更加方便。[13]

編輯本段準備工作

出廠準備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辦事處

2013年3月,神舟十號飛船完成了出廠前的準備工作,順利通過系統級評審。同時,神舟十號發射場試驗隊、飛控試驗隊及回收試驗隊三支隊伍組建完畢,整裝待發,將在未來的幾個月裏從不同方面全力保障任務的順利推進。神舟十號已完成了總裝、綜合測試、力熱測試、船器聯試、人船聯試、船箭聯試、船地聯試和人船地聯試。神舟十號已完成1:1全任務模飛測試,全體參試人員正以飽滿的熱情準備飛船最後出廠。

至2013年3月底,神舟十號飛船已完成總裝,正在進行出廠測試;長征二號F遙十運載火箭已完成測試,正在進行出廠前準備;航天員訓練正按計劃進行;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系統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天宮壹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行正常、狀態良好。

運往酒泉

2013年3月31日上午,搭載神舟十號飛船的大型運輸機從北京啟程,將神舟十號運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也意味著神舟十號任務進入準備階段。根據安排,神舟十號將在20

13年6月至8月擇機發射,3名航天員駕乘飛船與在軌運行的天宮壹號進行載人交會對接,這將是飛船在天空飛行時間最長的壹次,神舟十號將首次進行繞飛對接。

神舟十號和長征二F遙十火箭自2013年3月底陸續進場後,按照發射測試流程,已完成總裝、測試等技術區的主要工作。神舟十號飛船在完成推進劑加註後,與運載火箭吊裝對接構成完整組合體。今天,承載著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緩緩駛出載人航天發射場垂直總裝測試廠房,沿著1500米的無縫鋼軌,以每分鐘不超過20米的速度,安全轉運至發射塔架。[14]

完成電測

2013年5月6日,歷時20天的神舟十號飛船發射場電測工作順利結束。從4月16日飛船整船加電到5月6日,神舟十號飛船在發射場加電測試***進行了120多個小時,試驗隊圓滿完成了各分系統的檢查、專項測試、天地大回路話音圖像檢查、各種模式模飛,進行了大量的數據判讀。[15]

合並整流罩

從2013年5月27日開始,正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備戰的神舟十號飛船和長二F火箭發射試驗隊開始了火箭整流罩合罩工作,這標誌著神舟十號發射任務進入到壹個新的重要節點。27日上午,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火箭系統、飛船系統的***同組織下,兩個半罩被順利吊裝至飛船兩側的軌道上。隨後,兩個半罩在軌道上緩慢平移,穩穩對接,將神舟十號飛船完全包裹在其中。

任務標誌

2013年6月3日上午,神舟十號飛船、長征二F遙十火箭組合體,已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標誌神十任務正式開啟。[2]

編輯本段相關信息

運載火箭

2013年2月25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壹院211廠測試人員與設計人員順利完成發射神舟十號的長二F火箭測試後,對多媒體記錄復查工作。

此次長二F火箭出廠測試,從單項分系統測試到總檢查測試***有多媒體記錄1237項、照片1100張、攝像286段,多媒體記錄比發射神舟九號的長二F火箭多出89項。同時,211廠對有動作的插頭、箭上有動作的部位及地面儀器的數據顯示進行了重點記錄。經確認,這發火箭出廠測試多媒體記錄項目齊全、圖片清晰、操作過程安全可靠,符合技術文件要求,測試有效。

發射神舟十號的長二F火箭在已在3月底進行補充測試。211廠在後續工作中系統梳理工作項目,明確工作重點,積極開展風險識別工作,避免在裝車、靶場工作中出現未識別的風險項。同時,該廠工藝人員重新梳理工藝文件,明確操作標準;總裝人員依據梳理後的工藝文件明確自身工作內容、工作方法、操作工具和工裝;測試人員繼續針對總裝測試工作進行量化控制和精細化管理,確保後續各項工作穩步進行。

2013年5月2日,用於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在發射場的各項測試準備工作。[16]5月6日,長征二號F火箭已完成產品狀態恢復、箭體交接等工作,開始進行吊裝,各項工作按計劃進行。[15]

空間站

按照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2020年左右,我國就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空間站。建設前期需要進行許多技術上的突破,如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技術,如何保證人在空間站內長期工作,如何進行航天員身體、心理等方面的支持,都是需要不斷論證和突破的問題。繼“神十”上天後,我國還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突破貨運飛船為空間實驗室供給物資的技術。[17]

編輯本段太空旅遊

普通人何時有機會圓飛天夢?楊利偉表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暫不考慮開展太空旅遊項目

神舟十號飛船(5張)

。但他也表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老百姓實現飛向太空的夢想,將只是壹個時間問題。據楊利偉介紹,我國航天技術的推進仍以關鍵技術突破為目標,如“神五”實現載人飛行、“神七”實現出艙活動、“神九”實現載人交會對接。暫不考慮將資源用作太空旅遊開發。[17]

淄博苗木將搭“神十”飛天

淄博新聞網訊 “神十”飛天,舉世關註。在“神舟十號”航天飛船即將騰空之際,我市的山東名典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傳來重大消息,該公司生產的彩葉苗木將搭載“神十”進入太空,與航天員壹起訪問“天宮壹號”,日前育苗小試管順利進艙搭載並封艙。這是我國首次進行彩葉苗木航天育苗實驗,填補國內空白,也是航天育苗領域的又壹裏程碑。其中航天搭載北美海棠、挪威紅楓等品種,在世界上亦屬開先河之舉。

航天育苗是航天界的新興科技領域,為世界高科技前沿。對普通大眾來說,航天科技神秘莫測,遙遠而陌生。名典園林彩葉苗木搭載“神十”遨遊太空,壹舉拉近了我們與航天科技的距離,這是淄博、山東的自豪。專家介紹,航天育苗主要是利用外太空強輻射、微重力、高真空、超潔凈等綜合因素,誘導苗木基因變異,探索培育在地球環境下無法創造、自然界前所未有的彩色苗木新品種。

據名典園林有關負責人張磊介紹,航天育種對企業及產品的篩選極為嚴格。為了實現飛天大夢,公司歷經了兩年多艱苦努力,終於夢想成真。據了解,“神十”成功回歸後,搭載彩色苗木將在公司基地進行地面培育,實現工廠化生產和產業化運營,並填補這壹領域的市場空白。同時,將申報專利和“植物新品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