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瑤池裏住著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瑤姬。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的寂寞生活。所以,到了八月十五這壹天,她邀了她身邊的十壹個姐妹,偷下凡間,騰雲駕霧,遨遊四方。當她們來到巫山時,只見十二條惡龍興風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圍困其間。瑤姬十分敬佩大禹,決定助他治水。便送給大禹壹本《上清寶經》的治水天書,不料,瑤姬還沒有來得及告訴大禹如何破譯這部天書,就與眾姐妹壹起,被西王母派來的天兵給捉拿回了瑤池。十二位仙女早就厭倦了瑤池仙宮的生活,她們掙脫了神鏈,重返人間,幫助大禹疏通了峽道,解除了水患。從此,瑤姬愛上了三峽,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間,為船民除水妖,為樵夫驅虎豹,為農夫布雲雨......她們姐妹十二個忘記了回瑤池的事,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了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稱為“巫山十二峰”。瑤姬是十二仙女的傑出代表,所以,她所立的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壹個迎來朝霞,所以又美名曰:“望霞峰”。
歷代騷人墨客都慕名來到神女峰,為它寫了許多詩詞歌賦。唐代詩人劉禹錫遊神女廟後賦詩說:“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山花欲謝似殘妝。星河好夜間清佩,雲雨舊時帶異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眸就楚襄王。”李商隱壹首無題詩中,有“神女生涯原是夢”壹句,也是源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