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文言文翻譯及原文如下: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我回憶兒童時,可以張開眼睛看著太陽,能看清最細微的東西。我看見細小的東西,壹定會去仔細地觀察它的紋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夏天蚊子發出雷鳴般的聲響,我暗自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裏這麽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仙鶴了。
我擡著頭看它們,脖頸都為此僵硬了。我又將幾只蚊子留在素帳中,用煙慢慢地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邊飛邊叫,我把它當做壹幅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像仙鶴在青雲中鳴叫,我為這景象高興地拍手叫好。
童趣
童趣節選自清代文學家沈復作品《浮生六記·閑情記趣》,是沈復的壹部自傳體散文作品。這是壹篇帶有抒情性的回憶錄和記敘性的散文,寫作此文時作者已46歲。作者追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全文可分為兩部分。
知識拓展:
觀察仔細、想象奇特。文中很註意觀察的描寫,對藐小微物“細察”其紋理;對叢草、蟲蟻、土礫定目細視;對二蟲相鬥,觀之“出神”。這樣的觀察,實際上是“觀”與“察”同時進行的。
察這個動作本身就含有思考的意思。因此,觀察促進了想象和聯想。觀察越細致,聯想就越豐富,想象就越奇特。例如,把飛舞的蚊群,想象成“群鶴舞空”;把蚊群沖煙飛鳴,想象成“鶴唳雲端”;把叢草想象為森林,蟲蟻想象為野獸,土礫想象為丘谷。
這些都是由兒童的眼光和心理來觀察,想象的;而這裏的聯想和想象,又是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的,因而事物形象的描寫真實、生動,富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