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上的區別:
1.鄭振鐸運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高爾基運用了象征的手法。鄭振鐸寫的《海燕》運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
作者以海燕的勇敢堅定、壹往無前的精神,來激勵和鞭策自己,要在海外不畏艱險,去為災難深重的祖國建功立業。 ?
高爾基的《海燕》運用象征手法,借托海燕在暴風雨來臨時勇敢地飛翔和歡樂的叫喊的形象,來熱情歌頌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喚醒民眾投入爭取解放的鬥爭。
如果高爾基《海燕》是奔騰咆哮的大江,那麽鄭振鐸《海燕》則是低吟。
2.鄭振鐸突出景物描寫,作者借景寓情,情景交融,互相烘托,加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看似質樸的語言中卻極具深厚的藝術功力。?
高爾基突出象征手法的運用,托義於物,語言優美,增強氣勢。
通過壹系列景與物的描寫,極賦活靈活現的新鮮感,都流露出作者對待生活充滿了積極,樂觀,自信,勇敢的品質,對生活無比熱愛。
高爾基的《海燕》,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征手法的運用。“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時人民群眾排山倒海的力量。
“烏雲”“狂風”象征反革命勢力和黑暗的社會環境等等,象征手法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審美空間。
3.鄭振鐸運用由遠及近和由此及彼,移步換景的寫法。高爾基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對比烘托,形象有力。
鄭振鐸的《海燕》,富於變化的移步換景的寫法。不僅使作者壹腔思鄉念國的強烈感情,熔鑄到藝術形象裏,顯得鮮明生動,使人具體可感,仿佛身臨其境,而且賦予景物以主觀感情色彩。
高爾基的《海燕》還兼用對比、反復、烘托、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進壹步增強了藝術表現力和形象的立體感。
不是平面地塑造“海燕”的形象,而是同時刻畫了對暴風雨充滿恐懼的“海鷗”。?
擴展資料:
當代作家鄭振鐸的散文《海燕》,作者在文章中抓住燕子的特征,用細膩的筆觸,托物言誌,借身處異鄉時看見小燕子表達了對祖國故鄉的思念之情。
此文采用了寫景和抒情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既有對故鄉的春天和燕子的美好回憶,又有對真實所見的海景和海燕的形象描繪,更有個人離國去都的離愁的抒發。
三者憑著作者熱烈真實的情感緊密地融合在了壹起,把讀者帶進了壹個美妙的藝術勝境,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功力。
高爾基的《海燕》出自《春天的旋律》。此文按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分成三部分,描繪了海燕面臨狂風暴雨和波濤翻騰的大海時的壯麗場景。
作者通過對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際勇敢歡樂的形象的描寫。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急劇發展的革命形勢,熱情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堅強無畏的戰鬥精神。
預言沙皇的黑暗統治必將崩潰,預示無產階級革命即將到來並必將取得勝利的前景。並且號召廣大勞動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迎接偉大點的革命鬥爭。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