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燈又稱“孫土蓋(zhuài丹陽方言)龍燈”,是壹種民間集體舞,屬傳統的“滾龍燈”。
龍燈(丹陽龍燈)又稱“孫土蓋(zhuài丹陽方言)龍燈”,是壹種民間集體舞,屬傳統的“滾龍燈”。該龍燈發祥於丹陽鎮雙河社區孫土蓋村。龍燈有“青龍”與“綠龍”兩條,號稱“日金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早在明朝就傳有“龍譜”、“龍田”,民間也有專門的村級“燈會”組織。丹陽龍燈經過了明、清和民國等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經歷代玩龍傳人的總結、改良和發展,逐漸形成了流傳至今的、有著自己獨特演藝風格和表演套路的民間舞蹈丹陽龍燈。
在表演上,以雲、龍、鏜相伴,技藝高超,可表演數十套路,主要有:“壹字長蛇陣”、“雙龍戲水”、“雌雄相親”、“雙螺螄盤頂”、“雙龍出水”等;雲的套路有:“四角套燈”(亦有三角套燈),“左右順風旗”、“夾泥巴陣”、“剪鷓鴣”、“水漫”等。
疊羅漢***有七十二套,有“夾泥巴陣”、“小牌坊”、“大牌坊”、“空心牌坊”、“小元寶”等;舞鏜(即飛叉)的套路主要有以下幾種類:“面花”、“單抄”、“蟒蛇裹膀”、“雙抄”、“仙人挑擔”、“浪子接頭”等等。
雲、龍、鏜、疊羅漢也各有套路,變化多端,是集表演性、音樂性、舞蹈性、觀賞性、競技性於壹體的民間傳統舞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