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朱熹的生平簡介

朱熹的生平簡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壹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註》,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擴展資料:

他把儒學精華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規家訓之中,對朱子後裔影響深遠。

《朱子家訓》是朱熹晚年留給後世子孫的壹篇著名家訓。全文短短三百余字,講述了個人在家庭和社會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精辟闡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家訓以簡樸的語言,勾勒出富含哲學思辨的道德倫理思想,是朱熹關於治家方面的壹篇重要著作。

通篇家訓文句工整對仗,言辭清晰流暢,富有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朱子家訓》是治家理論的總綱,後世多有所發揮與闡述,如明末清初朱氏後裔朱柏廬便在《朱子家訓》的基礎上,寫出了《朱柏廬治家格言》。

朱熹送長子朱熟去婺州金華(今浙江省金華市)求學時,還曾寫過壹封家書《訓子從學帖》(又名《與長子受之》),在家書中語重心長教育朱熟勤學習、交益友,壹片殷殷之情,愛子之意躍然紙上,成為家書名篇。

此外,朱熹為訓導子弟還曾編訂壹本《童蒙須知》(又名《訓學齋規》),從穿衣飲食、說話走路、讀書寫字等方面教育子弟從小就要在生活和學習方面養成良好習慣。此書後來成為重要的蒙學課本之壹。

百度百科—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