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的讀音是[guǐ]。
意思是古代中國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圓口,雙耳。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壹。
它的組詞有:
(1).簋飱(guǐ sūn):盛在簋內的熟食彜簋。
(2).二簋(èr guǐ):喻祭品之少。
(3).八簋(bā guǐ):古代祭祀宴享時盛黍稷或食品用的圓口圈足器皿。
(4).鹺簋(cuó guǐ):盛鹽的器皿。
(5).簋飧(guǐ sūn):a.亦作“簋飱”。 盛在簋內的熟食。 b.謂壹簋熟食。
有關的古詩詞有:
(1).簋,黍稷方器也。——《說文》
(2).皆雲圓曰簋,謂內圓也。——《周禮·舍人》註
(3).二簋可用享。——《易·損》
(4).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易·坎》
(5).每食四簋。——《詩·秦風·權輿》
(6).宰夫設黍稷六簋。——《儀禮·公食禮》
(7).陳饋八簋。——《詩·小雅·伐木》
(8).鼎簋十有二。——《周禮·掌客》
(9).臣聞昔者堯有天下,飯於土簋,飲於土簠。——《韓非子·十過》
(10).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參考資料
解洪科 盛艷玲.古代漢語字典.上海:商務印刷館國際有限公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