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牙尾牙什麽意思如下:
尾牙,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民間傳統節日,源於拜祭土地公的儀式。每月的初二、十六,是福建商人祭拜地基主和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初二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年尾十二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後壹個做牙,所以叫“尾牙”。而拜祭後的菜肴開大餐即稱為打牙祭。
頭牙尾牙日期:
頭牙在陰歷二月初二。《安溪縣誌》關於二月初二祭土地神“各村俱祭土地,名為做福”的記載,這實際上就是新的壹年裏的第壹次做牙。商賈延此習俗,從這壹天開始,今後每當朔望都祭“土地公”,這是“頭牙”的由來了。
尾牙則在陰歷十二月十六。清乾隆版《泉州府誌》載,臘月十六“商賈皆祭土地神,牲醴極豐”。民國版《南安縣誌》也有同樣的記載。這是歲末的最終壹次做牙,也就是“尾牙”。主人特意備辦豐盛菜肴,熱心款待,懷有種種寄托之意。
而被請吃牙祭的人,心情並不輕松了,尤其是夥計、徒工們,擔心吃完“尾牙”這壹餐後被主人宣告解雇。而工商界大戶人家的頭牙、尾牙約請就餐的規模更廣,不僅只請本店廠的夥計、徒工,還請經常有事務來往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