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語文書六年級下冊第四篇課文《延安,我把妳追尋》

語文書六年級下冊第四篇課文《延安,我把妳追尋》

詩的壹、二兩節寫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第壹節用了兩個比喻來描寫這種追尋:追尋延安就像燕子追尋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樹追尋雨露和太陽。燕子是壹種候鳥,它們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北方是寒冷的,但到了春天,就比較溫暖了,大地上的壹切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所以燕子要追尋春光。雨露和陽光是小樹成長必不可少的,所以小樹要追尋雨露和太陽。這裏,兩個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並沒有說出來,被省略了。這就是“我們追尋延安”。延安,實際上說的是延安精神,那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們健康成長所不可缺少的精神。

第二節用最有代表性的幾個事物來描寫延安。壹是“延河叮咚的流水”。講“叮步的流水”,實際是講人們在延安度過的革命歲月。二是“棗園梨花的清香”。當年毛主席所住的窯洞前面有幾株梨樹,開花時發出清香。講“梨花的清香”,實際上是講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誌在這裏從事的革命活動。三是“南泥灣開荒的鐝頭”。著名的歌曲《南泥灣》就是歌頌359旅的。講“開荒的鐝頭”,實際是講大生產運動中所體現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四是“楊家嶺講話的會場”。楊家嶺有中央禮堂和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的會議曾在這裏召開。例如 1942年 5月,在中央辦公樓的會議室召開了延安文藝座談會,毛主席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1945年4月,在中央大禮堂舉行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毛主席在會上作了題為《論聯合政府》的著名報告。講“講話的會場”,實際是講當年黨中央和毛主席對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這壹節連用了四個“追尋妳”。先說“妳”,再說“妳”所代表的事物,好像同這些事物在當面講話,顯得非常親切。

詩的三、四兩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節用“高樓大廈”和“家用電器”代表現代化。“雨後春筍”,春天下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這裏比喻高樓大廈大量出現。“滿目琳瑯”,壹般寫作“琳瑯滿目”,這裏為了押韻,把詞的順序顛倒了壹下。“琳瑯”是美玉,比喻優美珍貴的東西。“滿目琳瑯”形容家用電器,如各種收錄機、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數量很多,質量很好。“破舊的茅屋”代表貧窮的生活條件。由於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的現代化,這種貧窮的生活壹去不復返了,所以說“永遠告別了”。“土炕”是窯洞裏用土坯或磚頭砌成的長方臺,下面有孔道同煙囪相通,可以燒火取暖,土炕可以用來睡覺,也可以坐在上面吃飯、聊天。當年的***產黨人、革命戰士常同老百姓睡在壹個炕上,跟老百姓聊家常。這裏說“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是指革命戰爭年代那種親密的軍民關系、黨群關系,那種火熱的鬥爭生活。這是“忘不了”,也不應該忘記的。

第四節用“航天飛機”和“電子計算機”代表現代化。“宇宙”指包括地球及其他壹切天體的無限空間。有了航天飛機,我們就能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奧秘。電子計算機有多種復雜的功能,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仿佛在奏出美妙的交響樂。“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這種生產條件沒有什麽可以留戀的,所以說“毫不猶豫丟掉了”。“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從字面上看,延安的寶塔山高聳入雲,頂天立地,恰如脊梁壹般。從深壹層的意思看,寶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脊梁,是我們絕對“不能丟”的。跟第三節裏“永遠告別”與“忘不了”形成鮮明的對照壹樣,這壹節裏“毫不猶豫丟掉”與“不能丟”也形成鮮明的對照。這反復說明,落後的生產、生活條件要改變,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發揚。

詩的五、六兩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第五節主要從反面說,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麽樣。如果我們喪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沒有了靈魂,當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第六節主要從正面說,即:為什麽要追尋延安精神。開頭壹句“延安,我把妳追尋”點了題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兩個“追尋”,後面壹個“追尋”是對前面壹個“追尋”的進壹步說明:“金色的理想”說明“信念”,“明媚的春光”說明“溫暖”,“火紅的太陽”說明“光明”。追尋延安,就是追尋信念、溫暖、光明。這裏說的延安當然是指延安精神。

這是壹篇閱讀課文。詩中所說的追尋延安,意思是發揚延安時期中國***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為崇高理想獻身的精神,革命隊伍內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等。只有發揚這種精神,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才有正確的方向,才有精神的動力。這壹點壹定要讓學生很好地加以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