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大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包含哪些內容?

大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包含哪些內容?

在素質教育下,強調既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文化修養,還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也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綜上所述,學生素質主要表以下幾個方面:

1 道德文化素質:主要指大學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道德品質,包括真誠、勤奮、有責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識,包括歷史知識、社會知識、文學底蘊、人際交往能力等。

2 專業素質:主要是指大學生的本學科、本專業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

3 心理素質:主要指大學生應有的健康的心理狀態,如承受挫折、失敗的能力,積極樂觀的態度,健全的人格等。

4 身體素質主要指大學生應該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生活習慣等。

擴展資料:

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學校應努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包括舉辦各種類型的學術報告會和專題講座、學生讀書會、學生社團活動、文藝、體育活動等,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以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

(2)專業課程中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教師在講授專業課時,要自覺地將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貫穿於專業教育的始終,充分挖掘和發揮專業課對人才文化素質養成的潛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同時,也要把文化素質教育的有關內容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去,使學生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3)學校還應鼓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是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檢驗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要認真組織學生參加教育實習,積極開展社會文化調查、社會調查和教育調查,讓學生在廣闊而豐富的社會文化知識大背景中接受熏陶,開拓視野,增長才幹,提高綜合素質。

大壹新生做好自己的規劃,可以分為七步:

第壹步:適應校園環境。進入大學第壹個月,新生處在壹個陌生的環境,要盡快熟悉校園環境,擺脫陌生感。在熟悉校園環境的同時,還需了解校園資源,學會借助網絡掌握信息。

第二步:思考自我,明確定位。這壹階段,新生需盡可能全面的了解自我,發掘自身的興趣愛好,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點和能力所長樹立職業理想。

第三步:學校生活適應期。這壹時期新生的主要任務是學好基礎課程,掌握基本技能,並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高效利用大學資源。

第四步:所選專業了解期。在新生基本了解大學生活後,了解專業提上日程。這壹階段,新生應多向專業課老師請教,了解專業相關知識。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建立自己對本專業的興趣。

第五步:其他專業博覽期。如何充分利用大學的業余時間?專家建議:用充分的業余時間博采之長,為自己儲備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博覽與本專業相關的其他專業,在學好本專業的基礎上,通過圖書館或網絡學習其他專業的知識,對專業進行了解判斷,確定自己的興趣點與自己的目標專業。

第六步:專業技能體驗期。在理論學習後,就該找個機會去親自體驗了,從而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驗證自己的選擇。

如理科學生隨師長去實驗室做大量的專業實踐,新聞類學生可嘗試寫壹些文章,甚至利用暑假做壹些兼職,有營銷目標的學生可嘗試做銷售的工作。這個階段最少要2個月時間,這樣有利於判斷自己的目標職業是否是自己的興趣點,便於調整自己的目標。

第七步:大學關系建立期。人脈的積累應從大學開始,在大學生活中既要註重與以往同學或朋友的交往,同時不能忽略大學同學關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