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夕餃子,餃子的得名有很多種傳說,其中壹種是因為新年和舊年“交於子時”,於是把這種外形像元寶的食品就叫做“交子”,人們在午夜的鐘聲剛剛敲響之時開始吃餃子,迎接新春的來臨。
2、新年的年糕,新年的時候,以產米為主的南方還流行吃“年糕”——用糯米壓制而成的食品。食用時可以炸,可以煮,也可以炒。年糕寓意著“年年高”,其中蘊含了人們對親友的祝福和對來年生活的企盼。
3、元宵節的湯圓,壹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節慶時間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故至湯圓又叫“浮元子”。
4、清明節的青團,在閩南僑鄉,每逢清明節必定做壹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節前後讓家人食用。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幹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5、端午節的粽子,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後,用黍米(北方產黍)做粽,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