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詩經六義分別是什麽

詩經六義分別是什麽

詩經六義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所謂《詩經》中的“六義”,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

風、雅、頌、賦、比、興。 其中風、雅、頌樂調、創作者、地區各不相同。鄭樵雲:“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具見《通誌序》)賦指平鋪直敘,比即比喻, 興指先言他物,再借助聯想引出作者要寫的事物。

內容介紹:

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包括十五“國風”,即十五個地方的民間歌謠。“國風”保存了大量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具有濃厚的民歌特色。這部分詩歌的內容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處境及思想意識、審美觀念,表達了他們對社會生活的真實感受和深刻認識。

“國風”的語言樸素、鮮明,富於形象性,多處,用雙聲、疊韻、疊字等,表達準確優美。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韻,富有節奏感和音樂感。同時多處出現章節的復疊,有壹唱三嘆的藝術美感,是《詩經》的精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