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後世敬仰的明君,是萬人矚目的?天可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二十壹個女兒,但是這樣壹位輝煌壹生的君王,主導了玄武門之變的君王,他的兒子們又是如何的呢?
長子李承乾,後來的恒山王。李承乾生於承乾殿,因此叫?承乾?本來雖是長子,但是腿腳不好,即使作為儲君,依舊惶恐,李承乾成年後沈迷於酒色,甚至謀反,最後被廢,死在了發配的途中。二子李寬,即楚王,過繼給了楚哀王李智雲,早夭。三子李恪,即吳王,李恪才德兼備,卻在房遺愛謀反壹案中受冤而死。四子李泰即魏王,也因太子之位而死。五子李祐,即齊王,因為發動叛亂被賜死。六子李愔,因房遺愛謀反案受牽連,被貶為庶人,發配巴州。七子李惲,被誣告謀反,因為害怕而自殺;八子李貞,因為反武則天失敗,自盡。九子李治,就是後來的唐高宗,雖然沒有被殺,卻將李家天下交給了武則天。十子李慎,被武則天所殺。十壹子李囂,十二子李簡,都在封王後沒多久去世了。十三子李福,即趙王,雖無過,卻也無功,得以善終。十四子李明,於太宗晚年與人謀反,最終自殺。
唐太宗的十四個兒子,只有李治和李福得以安享晚年,其他的要麽死於非命,要麽因為爭奪太子之位或者皇位而死。最是無情帝王家,這樣的結局,不知唐太宗想到過沒有?
唐太宗年號
唐太宗是唐朝的時期的皇帝,唐朝最鼎盛的?貞觀之治?便是由他創立的。而之所以是貞觀之治,是因為唐太宗的年號貞觀。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貞觀?二字,就是取自於《易經?系辭下》中的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地萬物的發展,是有壹定規律可循的,我們應當順應這規律的發展。因此,?貞觀?大概就是順應規律的意思。宋朝理學家朱熹在解釋這句話的時候說:貞,即正;觀,即示。?貞觀?即正示,這裏朱熹要我們正示的就是社會自然的客觀發展規律,而唐太宗的確在正示歷史,正示社會的發展。唐太宗定年號為?貞觀?,大概就是因為他深知順勢而為的道理。在唐太宗後來對國家的治理上,處處體現?貞觀?二字的含義。唐太宗即位後,以史為鑒,吸取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順應民心,推行了開明的政策,減少苛捐雜稅,福澤百姓,使得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更設立諫官壹職,虛心納諫,魏征便是當時著名的諫臣。唐太宗勤政愛民,他執政期間,甚至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現象。
盛唐風貌我們無法想象,只知道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在當時世界上都是數壹數二的,更有多國使節來訪,周邊藩國上供,唐朝也成為當時的?天朝?,唐太宗更被稱為?天可汗?,後人將這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真是再恰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