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杜甫·《春望》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裏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到了現在,家書難得,壹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插不了簪了。
2、清·徐錫麟 ·《出塞》
原文: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譯文:
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
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屍體運回家鄉。
3、宋·陸遊·《病起書懷》
原文: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裏客江幹。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壹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譯文:
病體虛弱消瘦,以致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單壹人客居在萬裏之外的成都江邊。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統壹理想,只有死後才能蓋棺定論。
希望天地神靈保佑國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著君主禦駕親征收復失落的河山。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
4、唐·李商隱·《詠史二首·其二》
原文: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譯文:
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於勤儉,衰敗起於奢華。為什麽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麽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
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裏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的猛蛇。有幾人曾經親耳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天長地久,只有在蒼梧對著翠綠的華蓋哭泣份兒。
5、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原文: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
什麽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