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 讀後感。
樸素之美,美在樸素的墳墓。在作者 的筆下,托爾斯泰墓“遠離塵囂,孤 零零地躺在林陰裏”,“只是壹個長方 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 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如此樸素 無華的墳墓,卻讓作者受到震憾,讓 讀者感受到那座普通墳墓所升騰出來 的攫攝人心的力量。這是因為,追求 樸素,遠離“可恥的奢侈生活”是托爾 斯泰的幸福觀,也是他思想感情的寄 托。正是這種“紀念碑式的樸素”比起 那些用大理石和奢華裝飾來修飾自己 墳墓的人更加讓人敬仰和崇敬,更容 易活在人們的心中,因為這種偉大的 人格本身就是壹座豐碑。 “沒有十字 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 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誰都可以踏 進他最後的安息地。”他的墳墓“就像 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 兵壹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這 就是名震全球的俄羅斯偉大文學巨人 列夫·托爾斯泰的墳墓!壹個普通地無 法再普通的墳墓,壹個世紀偉人的息 身之所。也許我們會在心中自問,怎 麽會呢?茨威格面對墳墓時也是驚訝 的。是的,這是事實,壹個讓我們無 法相信卻又必須相信的事實。樸素的 墳墓裏面埋葬著壹位同樣樸素而品格 高尚的偉人,壹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 神財富的偉人。墳墓的平凡普通與偉 人英名似乎不相稱,但這正是作者立 意之所在,普通蘊含偉大,對比中使 人發現壹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這 也正是打動讀者的基礎。托爾斯泰以 他的資財和地位,榮譽和貢獻,比任 何人都更有權來炫耀他的高貴、華美 和高不可攀,然而他卻徹底掙脫了市 俗的壹切羈絆,義無反顧地去追尋人 的本質的平凡。正因如此,茨威 格“從心底深深熱愛”著托爾斯泰,人 們對托爾斯泰的感情更是無比地濃厚 而真摯。 樸素之美,美在樸素的語 言。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作者通過語 言來承載他的情感及思想,再通過語 言傳遞給讀者。讀散文時尤其應當捕 捉那些滲透著作者鮮明、強烈感情的 語言。本文承載作者鮮明、強烈感情 的語句,並不華美、秀麗,而是那麽 地樸素真實。文章文字簡約,行文樸 素,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表 現了作者高超的語言功力。同時讀者 也被這種樸素感化,對托爾斯泰油然 產生崇敬之情。 茨威格佇立墓前,縈 思懷想,心靈的那份震撼是自不待言 的,似乎他應該把自己最顯才情的詞 句鋪展出來,用更具色彩的文字表達 自己內心的感受,但他沒有。全文語 言極為簡潔樸素,這是壹種風格,這 種風格正好適合於描寫托爾斯泰樸素 的墳墓,正好適合於寫出托爾斯泰那 樸素的品格,也正好適合於表達作者 對托爾斯泰樸素真摯的敬意。所以, 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樸素之美,閱讀 中似乎我們也正好順著這樸素的文字 流淌著對托爾斯泰那種真實的樸素的 敬意。作者對托爾斯泰的仰慕,他為 偉人這普通的墓穴所受的感動,以及 從中體悟到的深刻哲理——多少情 思,多少感慨,全部隱匿在平淡樸素 的文字背後。因此可以說,打動作者 的是那偉人墓的樸素,打動讀者的, 除此之外還有作者行文語言的樸素。 樸素的墳墓偉大的人,樸素的語言真 摯的心。茨威格讓我們今天樸素不再 多見的生活多了份感動與思考,偉大 而平凡的托爾斯泰讓我們更深諳了平 凡與偉大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