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辯論 關於醫學生的5+3制度該不該實行 我是 反方 就是支持不該實行的

辯論 關於醫學生的5+3制度該不該實行 我是 反方 就是支持不該實行的

5+ 3全科醫生培養制度

摘要: 5+ 3 全科醫生的培養制度是國家為培養高素質的全科醫生而采取的壹項措施,該改革是借鑒了西方國家成熟的全科醫生制度, 實現我國基層衛生事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成功對接, 從而真正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新醫改戰略構想。對於這個培養模式我個人認為有利有弊,但不可否認這是壹個積極的變革,並對此提出壹些建議。 關鍵詞: 全科醫生培養;社區衛生;5+3;利弊;建議 國務院發布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中國將逐步建立統壹規範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推行“5+3”模式。《指導意見》稱,規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將全科醫生培養逐步規範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在過渡期內,3年的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可以實行“畢業後規範化培訓”和“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兩種方式,具體方式由各省(區、市)確定。其培養過程比普通專科更加全面、系統和嚴謹。

首先,我想談談這壹培養模式的弊端。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同於發達國家,人口基數大,醫療衛生投入不足,卻想仿效先進國家搞醫改是壹個非常冒險的做法。據了解,我國目前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執業醫師,尤其是全科醫師數量嚴重不足。2010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披露,我國執業範圍為全科醫學的執業(助理)醫師僅占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3.5%,遠低於國際上30%~60%的平均水平。浙江省某高等醫學院校本科醫學生對社區全科醫生這壹職業就業意願調查分析 顯示接受調查的762 名本科醫學生中願意從事社區全科醫生的比率為41.7%,而將社區全科醫生這壹職業作為第壹選擇的占16.3%,更多25.4% 的本科醫學生將其作為後備選擇。

“5+3”的招生窘況,其實是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留人難的表現之壹。社會認同度低、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和科學的績效考評制度,是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難以吸引和穩定人才的主要原因,條件較為艱苦的山區、民族地區和貧困邊遠地區尤為突出。在美國,壹個全科醫生看壹個普通患者,可以賺四五十美元。但是如果我國的全科醫生管理高血壓患者,每次收費五十元,患者早就跑掉了。因此,醫學生不願當全科醫生可以總結為大材小用,投入大,收獲少。

《指導意見》把“推行全科醫生與居民建立契約服務關系”,定為全科醫生執業方式的改革之壹。《指導意見》還提出“按簽約服務人數收取服務費”。這是看起來是壹個激勵政策,能刺激全科醫生工作的積極性,但還存在壹定的漏洞。現在推行的契約服務,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也不清晰。國外全科醫生服務的契約關系體現在居民和醫生簽訂合同購買服務,由保險公司付費給全科醫生,對於契約式服務所得到的收入是歸全科醫生,還是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者是歸政府,並沒有具體的標準。

然而,這壹培養模式也具有其積極性。中國社區衛生協會副會長李長明說過:沒有全科醫生就沒有全科醫學,沒有全科醫學就沒有家庭醫學和社區衛生。過去15年,我國社區衛生發展走的是“兩個轉化”的道路,把基層醫療機構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化,把專科醫生向全科醫生轉化,但這只是應急之需,全科醫生才是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後備力量。 目前,我國多數全科醫生是經過壹定時間的培訓轉崗而來,學歷高低不壹,技術水 平參差不齊。有些中專學歷的醫生經過幾個月培訓就拿到全科崗位培訓合格證書,也被稱為全科醫生,其水平根本就無法成為壹名合格的全科醫生,這是對病人是極為不負責的,對全科醫生進行規範化的培訓能夠使病人的健康得到充分的保障。壹個訓練有素的全科醫生不僅僅只關註於疾病,還會以“全人”的角度去理解病患的健康需求。善於與病人溝通,取得病

人的信任,壹定程度上避免了醫患糾紛,緩解醫患矛盾。因此,加強對全科醫生的培訓是正確而又必須的。

另外,《指導意見》提出了壹些過渡性的措施。如在當前的過渡期內,在嚴格控制比例的前提下,對到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工作的三年制醫學專科畢業生,可采取“3+2”的模式,即畢業後接受2年的臨床和公***衛生技能培訓,可註冊為助理全科醫師。這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了對全科醫生需求的壓力。

我覺得“5+3”全科醫生培養制度是可行的,但是還有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政府應該調整政策,加大投入。調查統計發現,不願意從事社區全科醫生的調查對象主要考慮的因素是晉升發展機會小、待遇差、社會地位低、工作條件差等。政府應該統籌兼顧,加大對社區醫療的財政投入,提高社區全科醫生的待遇,吸引人才流向社區醫療。

科醫師培訓不能急於求數量,必須要進行規範化培養,註重能力建設和以培養質量。加強全科醫生培養能力建設,需要壹大批經驗豐富,熱心全科培養工作的全科醫生的積極參與,還有加強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建設,對帶教臨床醫師也要開展帶教方法培訓。培養質量是全科醫生培養工作的重點。醫學院校要更加重視全科醫學學科發展,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緊密合作機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既承擔著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功能,同時也是醫學教育的基礎平臺。醫學生通過到社區醫院見習實習等,可增進醫學生與群眾的溝通能力,並促進其建立紮根基層的理想信念。

作為醫學生,改變就業觀念非常有必要。社區醫療的條件待遇雖然相對較差,但經濟發展迅猛,中國不斷的對基層醫療加大投入,在將來的壹段時間內必會有較大的改善。大醫院雖然待遇較好,但能進去機會也相對少很多,社區基層醫療有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而且作為壹名醫學生,服務社會,救死扶傷才是做人做醫生的宗旨,不能過於看重名利,就算是壹名默默無聞的小醫生也能獲得病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