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桃源行 王安石 賞析

桃源行 王安石 賞析

桃源行 王安石 賞析

通過對古詩 桃源行 王安石 賞析 ,可以知道,這是壹首有關於詩人發表對桃源的議論之作,表達了詩人對淳樸平等社會的向往,下面是此的原文和賞析,大家可以參考~!

原文:

桃源行

作者:王安石

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

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

此來種桃經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

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

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

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壹沾巾。

重華壹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

桃源行 註音:

w?ng y? gōng zhōng l? w?i mǎ ,q?n r?n b?n sǐ zhǎng ch?ng xi? 。

b? sh? b? d? shāng shān wēng ,y? yǒu t?o yu?n zhǒng t?o zhě 。

cǐ l?i zhǒng t?o jīng jǐ chūn ,cǎi huā sh? sh? zhī w?i xīn 。

?r sūn shēng zhǎng yǔ sh? g? ,suī yǒu f? zǐ w? jun1 ch?n 。

y? l?ng y?ng zhōu m? yuǎn j?n ,huā jiān xi?ng ji?n yīn xi?ng w?n 。

sh? sh?ng n? zhī gǔ yǒu q?n ,shān zhōng qǐ li?o jīn w?i j?n 。

w?n d?o zhǎng ān chuī zh?n ch?n ,chūn fēng hu? shǒu yī zhān jīn 。

zh?ng hu? yī q? n?ng f? d? ,tiān xi? fēn fēn jīng jǐ q?n 。

桃源行 翻譯:無

桃源行 字詞解釋:

⑴行:古代詩歌的壹種體裁,又稱歌行。

⑵望夷宮:秦國宮名。鹿為馬:指鹿為馬。

⑶商山翁:指商山四皓。

⑷薪:柴火。

⑸漾舟:泛舟。

⑹世上:指漁人。

⑺山中:指桃源中人。

⑻長安:西漢的首都,這裏泛指中原故國。吹戰塵:指發生戰亂。

⑼重華:即舜,名重華,為傳說中上古時代的.賢君。寧:豈。

桃源行 背景: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初,梅堯臣、王安石俱在京師,交往甚密。王安石出知常州,梅堯臣有《送王介甫知毗陵》,又有《桃源行》壹詩。因此,王安石的《桃源行》當屬嘉祐初年所作。

桃源行 賞析:

自晉末陶淵明創作了壹篇《桃花源記並詩》之後,歷代文人歌詠桃花源之事的篇什便層出不窮。王安石的《桃源行》就是利用這個傳統題材加以發揮,憑著自己的想象,作了壹番再創造。全詩壹反歷來桃源詩以景象描寫為主的傳統,主要由議論出之。更洗削神仙氛圍,而著眼於歷史的興亡。既表達了對亂世的不滿,又道出了對淳樸平等社會的向往,反映出作者致君堯舜的理想,充分體現了政治家的詩作特點。

此詩開頭四句意在典出桃花源的來歷。詩壹趙高的指鹿為馬說明秦時的朝政昏暗,大權旁落,黑白顛倒,是非混淆;又以修築長城而人民死者枕藉,表明了民不堪命。下面引出桃源避世的敘述。此來四句描寫桃花源中與世隔絕、平靜安逸、沒有等級、沒有壓迫的社會生活。漁郎以下四句寫漁人誤入桃源及於桃源中人彼此感嘆人世變幻的情景。最後四句借桃源中人之口,感嘆天下紛擾不安,太平盛世壹去不返。最後壹句,不僅有感於改朝換代的滄桑之變,而且隱含歷代的君主統治都與殘酷短命的嬴秦相類似的意思,與開頭二句遙相呼應,反映出作者致君堯舜的高遠理想,故全詩的意義也就超出了歌詠桃花源的範圍,而富有強烈的現實精神了。

個人資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042年(慶歷二年)進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74年(熙寧七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1076年(熙寧九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謚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註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壹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