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花境設計說明

花境設計說明

花境設計說明 篇1

 花境的空間層次能夠分為三層:前景,中景,背景。中景位置宜安放主景,常重復出現。總的原則是把最高的植物種在後面,最矮的植株種在前面或四周。但如盲從這個原則,則會壹覽無余,索然無味。

 合理搭配,步移景異

 花境前景壹般選擇匍匐狀、枝葉密集的植物,背景多選擇高大、穗狀或直線條類的植物。盡量豐富植物種類,到達步移景異的效果;在時間上,要講究四時不壹樣,經過合理搭配,讓人們在不壹樣季節欣賞到各具特色的景觀。

 依據地勢不壹樣,確定植物種類

 花境包括單面觀賞、雙面觀賞和對應式3種模式。單面觀賞花境多臨近道路設置,花境常以建築物、矮墻、樹叢、綠籬等為背景,前面為低矮的邊緣植物,花境整體呈前低後高,供壹面觀賞。雙面觀賞花境多設置在草坪上或樹叢間,沒有背景,植物種植呈中間高兩側低,供兩面觀賞。對應式花境多設置在園路兩側、草坪中央或建築物周圍,壹般為兩個相對應的花境,且這兩個花境呈左右二列式。

 因地制宜,因勢造景

 根據地形和立地條件,首先應研究花境的長度和寬度。花境長度壹般不超過20米,對於過長的地段應進行分段處理。植物種植可采取段內變化、段間重復的手法,但要註意植物布置的韻律感。每壹個花境都要有壹個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主題明顯的種植規則,植物景觀應隨著花境的延伸呈現有規律的變化。花境的寬度要適宜,過窄難以體現群體效應,過寬則超出視覺範圍,也不便於養護管理。

 花境設計說明 篇2

 壹、背景及概況

 本項目基地地處沈陽市蘇家屯,西臨丁香街,北臨喬松路,地勢平坦,總占地約61公頃。整個居住區分為三個小區,分別為芳草園、石蘭園和清波園。芳草園、石蘭園以多層住宅為主,清波園為別墅區。居住區整體設計特征鮮明,布局合理,人車分行,配套設施齊全。其建築選型新穎高雅,形體豐富,展現出現代居住生活模式的特色品味和文化底蘊,必將成為沈陽市引人註目的新景觀。

 二、設計依據

 1.《城市規劃法》

 2.《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

 3.沈陽金寶花園居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4.GJ相關法規、規範、標準

 三、設計原則

 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創造高品位的居家生活環境。

 四、設計構思點

 人性化氛圍

 新古典意向

 整體性特征

 人性化氛圍關註生活,以人為本

 作為社區的主要成員,居住小區的核心成分,人永遠是居住區設計中的焦點。在設計中,壹切從人出發,以人的視覺,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發,註重建築與環境,建築與人的融合與溝通,充分重視人的心理體驗,富有人情味。在創造高品位居住建築的同時,創造出更完善宜人的居住環境,使建築與環境相互群映,融為壹體。

 新古典意向歐洲印象,場所精神

 根據文化及人文特色進行規劃設計。經過不壹樣交流空間,以及各類型空間的組合、氛圍營造,使人產生認同感、親切感。居於其間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與藝術特征。人類需要壹個相當穩定的場所系統以發展和完善自我。社會生活、文化藝術賦予人造空間的情感意義,使空間不再只是實質形式的表現,而成為寄托情感的場所。本設計擷取歐洲建築藝術與場所設計精華,又避免其繁瑣因素,打造出新古典意向的風格形式,使場所更具特征。風格高貴優雅,明快清新。

 整體性特征系統有機、和諧統壹

 三個居住小區相對獨立,所以既要突出每個小區的環境特點,又要保證整體的和諧統壹。使三個小區***生***榮,散發出更加和諧迷人的溫潤光澤。

 五、環境設計線索與出發點

 步行景觀帶為居住區的主要線索,成為交流和溝通的橋梁和紐帶。由於道路的蜿蜒變化,步移景異之感油然而生。綠化景觀系統同步行系統疊合在壹齊,人行於其間,隨著視點的變化,處處見景。本設計從活動特性、節點空間、界面空間等方面提出景觀系統的細部外觀。

 a.活動特性:

 居住小區從建築風格色彩、內部空間、廣場綠化、植物配置、地面鋪砌和環境小品等方面作綜合體現,使居民的生活活動始終置身於舒適的景觀環境中,營造豐富多彩的小區景觀。

 b.節點空間:

 包括標誌性節點、交通性節點、小區中心設計性節點,在空間處理上體現二十壹世紀花園小區風貌,小區車行及步行入口經過標誌性景觀、小廣場、構架等,給人壹種強烈的入口感、可識別性。住宅組團間的空間力求各具特色、豐富多彩。

 c.開放空間:

 開放空間包括小區中心、組團綠化中心、中軸節點綠化、廣場空間等,強調空間的開敞性,小區公園綠化采用開放式的設計手段。

 d.空間界面:

 經過住宅及公建的立面組合,構成連續及非連續的空間界面,結合綠化構成的綠色的界面,構成豐富的有韻律感與節奏感的空間界面。

 e.視覺功能:

 從人出發,以人的視點設計景觀。增加景觀層次,充分研究人行於其中的感覺與親和力,以人的尺度設計環境小品和細部。

 六、綠化及種植設計

 1.總體設計原則

 整個小區的綠化呈現出以綠為主的整體風貌,充分研究到沈陽的氣候、土質等自然環境,因地制宜,喬灌草自然結合。綠化植物以常綠樹種為主,使小區到達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自然景觀。同時,綠化經過必須的主題線索,成為壹個呼應的整體系統。

 2.道路綠化

 整個小區的道路構架明晰,道路綠化壹是滿足小區內步行、遮蔽、防風防塵的需要。二是進壹步突出整體道路骨架。采用:東西向道路連接桂花街和丁香街,使小區內主要車行路呈T字型,且交點處緊密結合中心綠地,道路分割了空間也組織了空間。道路綠化采用闊葉喬木,道路中心隔離帶綠化,主要采用低矮灌木,不影響交通又具有必須的抗寒性,花期早,花色鮮艷,景觀效果好。

 3.公***綠化

 整個小區公***綠化分布在各組團中心軸線上,綠化植物設計結合地形,以幾何形修剪、不壹樣色彩植物有規律的間種、強化植物的層次高低錯落。

 4.組團綠化

 整體以簡潔統壹的手法為主,同時賦予各個組團綠化空間以必須的主題,例如芳草以主導植物來表達主題,使綠化賦有必須的文化內涵。

 5.宅間綠化

 結合各個建築形式及住宅性質合理配置,如多層住宅間應以低矮植物為主,窗前2米內植物不宜超過1米。別墅綠化,應在建築東西向密植,盡量使每幢別墅構成獨立的莊園式綠化,滿足居民的心理需求。

 6.其余公建綠化

 結合各公建特征配置植物。幼兒園應選用壹些無毒無刺,體量適宜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