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營養知識科普蛋白質

營養知識科普蛋白質

營養知識科普蛋白質

氨基酸

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

營養學上根據氨基酸的必需性分為:

必需氨基酸、條件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綴氨酸、組氨酸(兒童必需氨基酸)。

條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分別可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轉變而成。

氨基酸模式:某種蛋白質中各種必需氨基酸的構成比例。

優質蛋白:蛋白質氨基酸組成與人體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接近的在體內利用率高為優質蛋白。如蛋、奶、肉、魚等以及大豆蛋白。

蛋白質分類

營養學上按營養價值分為:

完全蛋白、半完全蛋白、不完全蛋白。

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不但能維持成人健康,並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半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但有的數量不足、比例不適當,可以維持生命但不能促進生長發育。

不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不全,既不能維持生命,也不能促進生長發育。

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兩種或兩種以上食物蛋白質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長補短,相互互補,達到較好的比例,從而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的作用。

為充分發揮食物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在膳食時應遵循以下三原則:

1.食物的生物學種屬越遠越好;

2.搭配的種類越多越好;

3食用時間越近越好。

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構成機體組織;

調節生理功能;

供給能量。

食物來源

谷類、豆類、蛋類、

奶類、肉類(禽畜魚)。

壹般要求動物性蛋白質和大豆蛋白質應占膳食蛋白質總量的30%-50%。

膳食參考攝入量

男性65g/天;

女性55g/天。

按體重計算:1g/ (k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