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楚人有涉江者

楚人有涉江者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壹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壹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壹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壹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壹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麽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裏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裏刻了記號呢,怎麽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壹直在行進,而妳的寶劍卻沈入了水底不動,妳怎麽找得到妳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註釋

1、涉:過河;渡水。

2、者:定語後置的標誌,無實義。“楚人有涉江者”即“楚有涉江之人”。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用刀刻。

5、是:指示代詞,這兒。

6、吾劍:我的劍。

7、所從墜:(劍)掉下去的地方。“所”使謂詞成分“從墜”體詞化,提取“從墜”的處所。

8、求:尋找。

9、矣:了。

10、若:像。

11、此:這樣。

12、不亦惑乎:不頁是太糊塗了嗎?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壹種委婉地表示反問的句式。

謝謝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