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趙州橋是壹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它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
《趙州橋》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中的壹篇課文,作者茅以升。節選自《中國石拱橋》,主要對河北省趙縣洨(xiáo)河上的趙州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西門外的永通橋(小石橋)。趙州橋始建於隋代,由匠師李春設計建造,後由宋哲宗趙煦賜名安濟橋,並以之為正名。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年代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其建造工藝獨特,在世界橋梁史上首創“敞肩拱”結構形式,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雕作刀法蒼勁有力,藝術風格新穎豪放,顯示了隋代渾厚、嚴整、俊逸的石雕風貌,橋體飾紋雕刻精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趙州橋在中國造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全世界後代橋梁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
1961年3月4日,安濟橋(大石橋)被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趙州橋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選址特點
趙州橋的合理選址是它成為千年古橋的壹個重要原因。李春將趙州橋的基址選在洨河的粗砂之地,是因為以粗砂為根基可提升橋梁的承重力度,以確保橋梁的穩定性。現代勘測表明,趙州橋的橋址區域地層分布穩定。
地基土主要以密實的粉質粘土為主,中間有粉土和砂土夾層,是修建這種特大跨度單孔橋梁的比較理想的場所。根據化驗分析,這種土層基本承載力為34噸/平方米,並且粘土層壓縮性小,地震時不會產生砂土液化,屬良好天然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