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的精神家園:美文/散文/隨筆/詩歌/經典短篇/哲理故事/語錄常讀,涵養心性,變化氣質。
1
壹個盲人到親戚家做客,天黑後,他的親戚好心為他點了個燈籠,說:“天晚了,路黑,妳打個燈籠回家吧!”
盲人火冒三丈地說:“妳明明知道我是瞎子,還給我打個燈籠照路,不是嘲笑我嗎?”
他的親戚說:“妳犯了局限思考的錯誤了。妳在路上走,許多人也在路上走,妳打著燈籠,別人可以看到妳,就不會把妳撞到了。”
盲人壹想,對呀!
這個故事告誡我們,局限思考是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整體思考是妳把自己放到整個環境中去考慮。系統地思考問題,就會發現,妳的行為會對別人產生互動。
2
哥倫布發現美洲後,許多人認為哥倫布只不過是湊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運氣,都可以做到。
於是,在壹個盛大的宴會上,壹位貴族向他發難道:“哥倫布先生,我們誰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兒,妳不過是湊巧先上去了唄!如果是我們去也會發現的。”
面對責難,哥倫布不慌不亂,他靈機壹動,拿起了桌上壹個雞蛋,對大家說:“諸位先生女士們,妳們誰能夠把雞蛋立在桌子上?請問妳們誰能做到呢?”
大家躍躍欲試,卻壹個個敗下陣來。哥倫布微微壹笑,拿起雞蛋,在桌上輕輕壹磕,就把雞蛋立 在那兒 。
哥倫布隨後說:“是的,就這麽簡單。發現美洲確實不難,就像立起這個雞蛋壹樣容易。但是,諸位,在我沒有立起它之前,妳們誰又做到了呢?”
創新從本質上是壹種對新思想、新角度、新變化采取的歡迎態度,它也表現為看問題的新角度。很多時候,人們會說,“這也算是創新嗎?原來我也知道啊!”創新就這麽簡單,關鍵在於妳敢不敢想,肯不肯做。
3
三個工人在砌壹堵墻。有人過來問:“妳們在幹什麽?”
第壹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
第二個人擡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壹幢高樓。”
第三個人邊幹邊哼著歌曲,他的笑容很燦爛開心:“我們正在建設壹個新城市。”
10年後,第壹個人在另壹個工地上砌墻,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坐在辦公室中畫圖紙,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妳手頭的平凡工作其實正是大事業的開始,能否意識到這壹點意味著妳能否做成壹項大事業。
4
有壹個壞脾氣的男孩,他父親給了他壹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壹個釘子在後院的圍欄上。
第壹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
慢慢地,每天釘下的釘子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於是,有壹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
他告訴父親這件事情。父親又說,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壹根釘子。壹天天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給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妳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這些圍欄將永遠不能恢復到從前的樣子。妳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壹樣留下疤痕。如果妳拿刀子捅別人壹刀,不管妳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壹樣令人無法承受。”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壹些無法釋懷的僵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妳壹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為別人開啟壹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5
甲去買煙,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壹盒火柴吧。”店員沒給。
乙去買煙,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壹毛吧。”最後,他用這壹毛買了壹盒火柴。
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
第壹種:店主認為自己在壹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壹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為1、
第二種:店主認為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指數為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
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在買壹送壹的花招上,顧客認為有壹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
變換壹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6
有個小男孩,有壹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板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壹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壹把糖果。
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幾次的邀請之後,老板親自抓了壹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為什麽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壹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這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壹種謙卑,更是壹種聰明。當然,賺小便宜,也不算太聰明。
7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壹天訪問壹名小朋友,問他說:“妳長大後想要當做什麽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
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壹天,妳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妳會怎麽辦?”
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註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夥。
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麽妳要這麽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這就是“聽的藝術”。壹是聽話不要聽壹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
8
男人買了壹條魚回家讓老婆煮,然後自己跑去看電影,老婆也想壹起去。
男人說:“兩個人看浪費錢,妳把魚煮好,等我看完回來,邊吃邊和妳分享故事情節。”
待男人看完回來時,沒見到魚,就問老婆:“魚呢?”
老婆淡定地找了把椅子坐了下來說:“魚我全吃了,來,坐下來我給妳講講魚的味道。
妳怎麽對我,我就怎麽對妳。有壹句話相當經典:“我給妳壹顆糖,妳很高興,當妳看到我給別人兩顆,妳就對我有看法了。但妳不知道他也曾給我兩顆糖,而妳什麽都沒給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