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壹個湖。它在臺中市附近的高山上。那裏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華島。
這個小島把湖面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們稱它為日月潭。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壹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中外遊人。
《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是二年級下冊第三組的第壹篇課文,這組教材是圍繞愛祖國,愛家鄉的專題來組織的,本課教學的情感與態度的目標是要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激發學生熱愛寶島臺灣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學中,我註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壹、創設情境
導入課文時,我用簡筆畫展示日月潭的形狀,並講述有關日月潭的傳說,引起學生對日月潭的興趣。再由傳說過渡到課題,著重理解“潭”。
二、教學方式多樣
字詞教學中,我運用了小老師讀、全班齊讀、男女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通過詞語遊戲來檢查鞏固生字詞。此外,我通過兩幅圖片向學生展示“朦朧”和“清晰”,學生較好地掌握了這組反義詞的意思。
三、每課壹得
在課文教學中,我抓住比喻句“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讓學生通過朗讀來對比不同句子的效果,體會形容詞的作用,學生也能更直觀地感受日月潭的“圓”與“彎”。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引導過多”等問題,在讓孩子主動認知方面還沒有真正放開。教學時,我只是註重自己對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感悟,沒有關註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提高,大膽“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後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見解。這樣壹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只是“學會”而沒有“會學”。教學技能非壹日之功,得靠平時的修煉,壹如既往的去做,才會日提升。因此在以後教學中,我應多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的文章,虛心求教,多聽聽別人怎麽上課,多反思自己的每壹次教學行為。
日月潭教案
壹、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11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了解日月潭名稱的來歷和那裏的秀麗風光,感受文中的優美詞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日月潭名稱的來歷和秀麗風光。
教學難點
感受課文中的優美詞句,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四、教學過程
(壹)圖片導入
教師通過在PPT上呈現日月潭的圖片導入新課:
教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生字,要求讀準字音。(熟讀課文內容,為識字做好鋪墊。)
2.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深入研讀
設置情境,請學生來當日月潭旅遊風景區的'導遊,教師進行引導:
通過讀課文大家對日月潭都有了壹定的了解,可是像剛才那樣東壹句、西壹句地把自己知道的內容介紹給遊客,人家能滿意嗎?那我們應該怎樣介紹呢?(引導學生註意說話有條理、有順序,通過設置情境引出對課文的理解過程。)
1.目標指引
提示:遊客們第壹次來到臺灣有很多關於日月潭的疑問,誰願意當遊客,對導遊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呢?(鼓勵學生質疑提出想要知道的問題,作為下壹環節的讀書重點。)
2.歸納問題,理解課文。
日月潭的位置?
日月潭名字的由來?
日月潭美在哪裏?
3.播放課件,日月潭那裏的環境怎樣?妳是從哪句話中看出來的?請導遊來為我們介紹壹下。
4.播放課件,引導學生明確島和潭的概念。
5.妳認為日月潭美在哪?(理解詞語晨星、隱隱約約、朦朧。)
6.日月潭那麽美,妳能讀出來嗎?
7.齊讀最後壹個自然段,讓我們壹起來感受壹下日月潭的美。
(四)拓展提高
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日月潭的紀錄片,在觀看影響資料中加深對課文的引向,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五、作業小結
課下試著去搜集臺灣島的其他美麗景點,下節課在課堂上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