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蕩秋千音樂教案

蕩秋千音樂教案

 這首蕩秋千是四二拍的歌曲,二拍子的強弱規律,強弱,我們壹起邊聽歌曲邊揮拍,並找壹找,哪兩句的歌譜是壹樣的。以下內容是我為您精心整理的蕩秋千音樂教案,歡迎參考!

蕩秋千音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蕩秋千》,引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這充滿朝氣,歡樂的童心世界。

 2、通過節奏拍擊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歌曲中的節奏難點。

 3、在學唱過程中了解仡佬族歌曲歡快的情緒,並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來。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十六分音符的節奏、附點四分符點節奏要唱好;兩處的大跳要唱準;八分休止符要斷開。

 2、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指導學生掌握歌曲中的典型節奏型,引導學生學習歌曲處理。

 教學過程:

 壹、組織教學

 播放《愛我中華》背景音樂,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開始本堂課的學習。

 師:剛才大家聽到的這壹首《愛我中華》唱的是中國壹***有5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就有55個。我知道大家課外知識都很豐富,那麽,妳知道哪些少數民族呢?

 二、走近仡佬族

 1.老師最近也去了解了壹個非常神秘的民族,它是出示仡佬,並標註拼音

 2.妳知道仡佬族嗎?

 仡佬主要居住在去南貴州廣西等地,現有四十三萬人。

 妳想不想跟著老師的步伐再去深入了解下仡佬族呢?

 三、節奏練習

 我們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進仡佬族。全體起立,跟老師壹起輕輕地走。

 請聽第三條有什麽特點: 迅速停止,在音樂中,迅速停止用什麽符號——休止符

 第壹條節奏:附點四分音符、後十六分音符;第三條節奏:迅速停止;

 四、歌曲學習:

 1.我們走啊走,走啊走,來到了仡佬族的村莊,壹進村子,就發現有很多小朋友在——出示圖片 蕩秋千,他們呀蕩得非常的高興,壹邊蕩還壹邊唱歌。

 仡佬族小朋友非常熱情邀請我們也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現在請我們的小朋友壹起來蕩壹蕩秋千。我請表現最好的同學上臺來表演壹下。

 播放歌曲《蕩秋千》

 學生隨音樂晃動手臂,老師請個別同學上臺蕩秋千。

 2.我們知道好的歌曲都是由美妙的旋律構成的,現在我就來考考大家的耳朵靈不靈。

 這裏有四條旋律,現在老師來唱壹唱,請妳聽壹聽,我唱的是哪壹條,用手指迅速地表示。

 3.跟唱四個曲調,註意:

 附點四分音符,休止符、低音

 連起來唱歌譜,並跟琴唱壹唱。

 4.剛才我們唱的旋律就是仡佬族兒歌,蕩秋千的曲調。既然來到了仡佬族,怎能不學學仡佬族的兒歌呢?

 這首蕩秋千是四二拍的歌曲,二拍子的強弱規律,強弱,我們壹起邊聽歌曲邊揮拍,並找壹找,哪兩句的歌譜是壹樣的。

 唱譜

 5.現在老師給這首歌曲加壹點點變化,請妳仔細聽,在哪裏有了變化,當聽到這個變化的時候,迅速地用手表示加喲喲。

 在後面是二分音符的地方加了喲喲,這兩個喲喲,唱的要有彈性。

 師生合作:生加喲喲

 6.在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現了秋千的聲音?

 唱壹唱第二句,如果這樣唱(不加休止符)哪些地方表現了秋千從高蕩到低?

 7.跟琴唱全曲,重難點指導

 8.跟音樂唱全曲,手臂蕩起來

 五、仡佬族舞蹈學習

 跟歌曲壹起來三個動作

 六、表演歌曲

 1.加喲喲

 2.鈴鼓

 3.舞蹈

 4.蕩秋千

蕩秋千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願意借助道具紗巾用動作表現音樂中的旋律變化。

 2、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壹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活動準備:

 (1)戶外活動時帶幼兒欣賞天空中的白雲。

 (2)活動前進行活動:借助道具紗巾用身體動作進行白雲造型,如:大象白雲、小魚白雲、小烏龜白雲等。

 (3)教具準備:小松鼠頭飾每人壹個、白雲圖片壹份、紗巾每人壹條、小松鼠圖片壹個

 活動過程:

 1、感知並熟悉曲子的A段,並用動作表現A段音樂。

 (1)出示小松鼠圖片,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看,這是誰呢?(小松鼠) 今天小松鼠來到了草地上,他擡頭壹看,天上的白雲可真漂亮啊!小朋友看看,這些白雲都是什麽樣子的?

 (2)出示白雲圖片,請幼兒說說白雲像什麽?妳還見過什麽樣白雲,請幼兒用紗巾來做道具用身體進行白雲造型。

 過渡:聽,白雲飄來了。

 (3)播放音樂,請幼兒認真聽壹遍。

 (4)幼兒用紗巾隨音樂做白雲飄蕩的律動。

 2、感知並熟悉B段音樂,師幼***同創編動作並表現音樂。

 (1)師:小松鼠看到這麽美的白雲在飄,心想,我要是能到白雲上蕩秋千該多好啊!正想著,這時來了壹位小仙女,把小松鼠放在了白雲秋千上,小松鼠可高興了。(教師操作圖片,演示小松鼠蕩秋千)

 (2)放音樂,繼續操作圖片,幼兒感知樂曲旋律。

 (3)師幼***同編蕩秋千的動作,也可以提醒幼兒兩人壹組表現蕩秋千的動作。

 (4)幼兒隨旋律用紗巾來表現B段音樂。

 3、完整地進行音樂遊戲2—3次。

 (1)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整地欣賞音樂,並分辨兩段音樂的不同。

 (2)第二次播放音樂,請幼兒聽音樂用紗巾來做動作。

 (3)第三次播放音樂,變換B段的表現方式,請兩個幼兒合作表現B段的蕩秋千的音樂。

 4、結束活動:

 小松鼠累了,想休息了,我們也休息壹下吧,教師逐壹收回頭飾和紗巾,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實施下來,發現幼兒對A段歌曲學習比較困難,而且不樂意跟著表現歌曲,在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會跟著拍子做上下、左右搖擺的動作;B段的爵士樂比較活潑,加上讓幼兒***同配合表演蕩秋千這壹幼兒感興趣的遊戲,幼兒情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且氣氛非常活躍,看到孩子們生動有趣的表演,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所以,這節活動總體來說很適合我們的孩子。 在用紗巾變動物造型的時候,孩子們壹拿到紗巾時都很高興,拿著紗巾擺來擺去的,當老師提出要求--用紗巾變動物(大象)造型的時候,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用紗巾做出大象長長的鼻子,並隨著拍子搖擺,只有1個孩子沒有參與表演,變小魚的時候幼兒就覺得有些困難,有的幼兒會把紗巾放在身體後面當魚尾巴左右搖擺,有的幼兒則不會(如:苗嘉豪、李佳俊,這兩個孩子本身在動作協調性方面就很差,而且模仿能力也較差,所以站在原地不動)。雖然這是課前準備時讓幼兒練習過,但由於幼兒協調能力等的限制,對幼兒來說還是有點困難。

 由於幼兒年齡比較小,組織活動時間較長,個別幼兒已經不耐煩,坐不住了,所以在積極引導這壹塊做得不夠好。

蕩秋千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AB兩段不同的音樂,感應AB曲式。

 2、嘗試樂器演奏,學會正確的演奏方式。

 活動準備

 1、道具準備:彩色沙巾若幹、手搖鈴人手壹個、配套音樂和掛圖。

 2、情感經驗準備:有觀察雲的經驗。

 活動過程

 壹、故事導入。

 教師播放音樂,同時講訴白雲在天上壹會壹個樣,壹會兒變成什麽,壹會兒變成什麽和白雲乘著風在天上飄動的故事,讓幼兒感知音樂。

 二、音樂律動。

 1、個別體驗:

 A、教師帶著幼兒坐下或跳躍,空手抓白雲的動作。

 B、跟著音樂,前後、左右搖擺。

 2、兩人壹組牽手。

 在聽到A段音樂是請幼兒到處逍遙的走動,當聽到B段音樂的時候就請幼兒面對面或背靠背坐著,左右搖晃

 三、造型遊戲,感知音樂。

 配合音樂,教師做大象雲的造型,在A段音樂時伸出長長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處走;B段音樂時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搖擺。

 四、利用樂器感知音樂。

 1、教師介紹樂器,並激發多種演奏方式的創編。

 2、A段敲奏手搖鈴,B段搖奏手搖鈴,原地搖晃。

蕩秋千音樂教案 篇4

 壹、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通過自主閱讀,了解故事內容。

 2、在看看、講講中知道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

 二、活動準備:

 1、幻燈課件

 2、自制小圖書15本

 三、活動過程:

 (壹)導入:

 今天,老師發現了壹本很好看的書,想和我們小朋友壹起來分享壹下。妳們看,這是書的什麽?(封面)在封面上妳看到了什麽呢?(介紹書名、作者、畫面內容)這個有趣的故事是怎麽樣的呢,我們壹起來看。

 (二)師生***同閱讀

 1、P1:圖片上有誰?(小鳥)它在幹什麽?妳們看這個秋千是用什麽做的呀?

 (樹枝)會是誰幫小鳥做的呢?(鳥爸爸、鳥媽媽)師:小鳥壹邊幸福地蕩秋千,壹邊說"爸爸媽媽給我做的秋千!"

 P2:看,誰來了?(大象)大象先生看見小鳥在蕩秋千,它會對小鳥說些什麽?(個別"我也要蕩秋千"!)小鳥會讓大象先生蕩秋千嗎?為什麽?(它太重了)小鳥會怎麽對大象先生說呢?(個別"大象先生,妳太重了,蕩不了。")

 P3:接著出場的會是誰呢,小朋友們,開動妳的小腦筋,想壹想、猜壹猜。(個別)我們壹起來看,到底誰猜對了呢(出示第三頁),哦,是誰啊?(獅子先生)獅子先生會對小鳥說什麽?("我也要蕩秋千!")獅子和大象誰重?哪小鳥會讓獅子先生蕩秋千嗎?為什麽?小鳥會怎麽說?("獅子先生,妳也太重了,蕩不了!")

 P4:看,誰來了?(豬先生)豬先生會對小鳥說什麽?("我也要蕩秋千!")比壹比,豬先生和獅子先生誰重?那小鳥會讓豬先生蕩秋千嗎?為什麽?小鳥會對豬先生說什麽?("豬先生,妳也太重了,蕩不了。")

 P5:猜猜看,還有誰會來?(個別)我們壹起來看,室誰來了呀?(鼠小弟)鼠小弟會對小鳥說什麽?小鳥會答應嗎?為什麽?(鼠小弟很輕)小鳥會怎麽說呢?("鼠小弟,妳很輕,也許能行。")它們能蕩起來嗎?我們來看。

 P6:哦,蕩起來了,看看它們的表情怎麽樣?(很開心)

 P7:正當鼠小弟它們玩得很開心的時候,來了壹個霸道的家夥,妳們知道是誰嗎?(幼兒猜)不,都不是,想想鼠小弟最害怕的是誰呀?(貓)(翻開P7)老貓看上去怎麽樣?(很兇)鼠小弟它們呢?(很害怕)老貓它會怎麽說?("餵!我也要蕩秋千!")小鳥和鼠小弟會答應嗎?它們和老貓之間會發生什麽事呢?這個故事就在我們小朋友的書裏,請小朋友從第18頁開始往後看。今天我們小朋友兩個人壹起合作看壹本書,壹邊看壹邊輕輕地講壹講。

 2、幼兒自由閱讀

 3、續看提問:

 A:老貓蕩到秋千了嘛?它是怎麽玩到的?(把小鳥和鼠小弟推到地上)老貓的表情怎麽樣?(很開心、很得意)

 B:老貓在開心的蕩秋千的時候發現了什麽事?(秋千越來越高)為什麽呀?(是小鳥的'爸爸媽媽拽著繩子)這時候的老貓心裏怎麽樣?(很害怕)老貓受到了懲罰,越飛越高,後來它怎麽樣啊?(哭了)它邊哭邊說了什麽:讓我下去!我再也不欺負別人了!小鳥的爸爸媽媽原諒它了嗎?

 P32:老貓終於被放下來了,這時候鼠小弟對它說了什麽?("我不是告訴過妳嘛。")對啊,剛開始鼠小弟對老貓說過"小鳥的爸爸會怎麽樣:生氣的,"可老貓聽它的勸嘛?(沒有)所以它受到了懲罰。老貓除了因為不聽鼠小弟的話而受到了懲罰,還因為什麽?(提示:老貓剛開始是怎麽對小鳥的:把它們推下去、搶秋千)

 三、小結:

 我們小朋友在平時,如果妳和其他小朋友都想玩壹個玩具的話,妳會象霸道的老貓這樣嘛?妳會怎麽做?

蕩秋千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蕩秋千》。

 2、復習已經學過的歌曲。

 3、 認識漢字“秋千”、“像”。

 材料準備:

 1、兒歌漢字卡:《蕩秋千》及已經學過的部分字卡。

 2、《字寶寶樂園》第二冊(人手壹本),錄音機,磁帶

 活動內容:

 欣賞畫面並提出問題

 觀察問題:

 (1)圖中有什麽?

 (2)兩個小娃娃在做什麽?

 (3)小朋友們有沒有玩過秋千?在哪裏玩過?

 收書。出示字卡:聽音樂收書。

 常規要求:從後往前傳,常規同發書。

 (4) 聽讀:我們壹起來聽聽叔叔阿姨給我讀的這首詩歌吧。(聽錄音磁帶)

 常規要求:出示字條“手指字,耳朵聽,眼睛看書不出聲”。

 (二) 出示大範例,幼兒跟讀。

 老師呀把小朋友書上的字寶寶變大了,把他們請到黑板上來了,請小朋友看黑板,跟叔叔阿姨壹起讀吧,要讀的和錄音機裏的叔叔阿姨壹樣好聽哦!

 (三) 遊戲

 小朋友剛才聽了叔叔阿姨給我們讀的詩歌好聽嗎?現在字寶寶要和我們玩遊戲了。請看黑板。

 遊戲壹:什麽字寶寶不見了?(在熟悉詩歌的基礎上,將大範例中所學到的新字蓋住,讓小朋友猜猜看,什麽漢字不見了? )

 遊戲二:什麽字寶寶變大了?(用大字卡蓋在大範例中相應的字上面)

 遊戲三:我的字寶寶在哪裏? (教師出示字媽媽,即大字卡,幼兒找出字寶寶-----小字卡) 。

 (四) 結束活動

 寶寶還想和小朋友壹起出去跳舞呢,我們出去和他們跳舞吧!(幼兒隨老師小碎步飛出活動室)。

蕩秋千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建立平面位置對應的概念。

 2.依照圖上的線索提示找出下圖中相應的空間位置。

 3.培養探索和操作的興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紅、黃、綠三種不同卡紙各壹張,四種小動物卡片各壹張。

 2.形狀不相同的枳木四塊,教師和幼兒每人壹份。

 3.小兔、青蛙、小貓、小熊的頭飾,幼兒每人壹個。

 4.在教室的地上並排用彩色紙條圈出紅、黃、藍、綠四個圓圈。

 5.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壹、手指遊戲導入:

 1. 各位小魔術師妳們準備好了嗎?伸出妳的小手和老師壹起來變壹個魔術吧。

 2. 兒歌“壹只手指變變變,變成壹只毛毛蟲,上爬爬、下爬爬、左爬爬、右爬爬。兩個手指手變變變,變成壹把大剪刀,上剪剪、下剪剪、左剪剪、右剪剪……”幼兒和教師壹起邊說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二、集體練習,幫助幼兒建立平面位置對應的概念。

 1. 操作遊戲:“分枳木”。

 (1) 在黑板上貼出上下兩張圖片,上邊的圖片上有三個相同的盤子,裏邊分別放有紅色、黃色、綠色的枳木,下邊的圖片上也有三個相同的盤子,盤子裏沒有枳木。

 (2) 小朋友們請妳們仔細看壹看上邊這幅圖,找壹找我手中的這三個枳木應該放在下邊哪壹個盤子裏?(出示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枳木,引導幼兒自由發言,並請三位幼兒分別上前將這三個枳木放在相應的盤子裏。)

 2. 拼圖遊戲:“搭枳木”。

 (1) 看,老師擺出了企麽造型?用了哪些形狀的圖形呢?

 (2) 想壹想、擺壹擺,讓妳的枳木也變成這種造型吧。(引導幼兒在桌面上擺出相同的造型。)

 3. 動作遊戲:“跳圈”。

 (1) 在黑板上貼出壹張圖片,圖片上有紅、黃、藍、綠,四個圓圈並排排列;老師估地上並排用彩色紙圈出紅、黃、藍、綠四個圓圈,但顏色的順序與圖片上不同;幼兒分別帶著頭飾,教師手中拿著這四種小動物的卡片。

 (2) 小動物們來玩跳圈遊戲,(教師把四個小動物的卡片分別貼入四個圓圈裏),看壹看妳們應該跳入哪個顏色的圈中呢?試壹試,跳壹跳吧!(引導幼兒根據小動物中圓圈的顏色提示,跳進相應的圓圈內。)

 4.引導幼兒操作幼兒用書,完成上面的練習。

蕩秋千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秋千的來歷。

 2.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增進其身心健康;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參與節日遊戲。

 活動準備:

 在幼兒園內用木頭、繩子、踏板架壹牢固的秋千,“熊貓蕩秋千”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熊貓蕩秋千”的掛圖,引出課題。教師邊出示掛圖邊問:“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麽節日嗎?”( 清明節)“節日裏,動物園裏的小熊貓也玩起了有趣的遊戲,它們在幹什麽?”(蕩秋千)

 2.介紹秋千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秋千是我們的祖先借以攀樹取食和避獸宿息的壹種工具。後來演化為秋千活動。

 3.介紹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兒的興趣。組織幼兒蕩秋千。

 ①兩手握繩,坐或站在兩繩之間的橫板上。

 ②當站著蕩時,兩腿並攏,並屈膝前蕩;坐著蕩時可有人在後邊將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兒排成壹路縱隊站在壹旁,每人蕩2—3分鐘,蕩過的小朋友站至隊尾。教師邊指導邊表揚表現勇敢的小朋友,鼓勵膽小的幼兒。

 4.命題畫:“小猴蕩秋千”。畫出小猴蕩秋千的各種姿態。

蕩秋千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蕩秋千的註意事項。

 2.會正確蕩秋千,有壹定的自我保護能力。

 3.樂於參加體育活動。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片四張;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壹、談話活動。

 我喜歡玩的玩具,引出活動內容。

 1.教師提問:妳最喜歡玩什麽玩具?

 2.幼兒自由討論。

 3.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玩的玩具。

 4.提問:玩玩具時要註意什麽呢?

 5、小結:玩玩具時,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玩,不能做危險的動作。

 二、教幼兒掌握蕩秋千的正確方法。

 1.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說說每幅圖的內容。

 2.提問:誰做的對?為什麽?我們蕩秋千時應該怎樣做呢?

 3.小結:蕩秋千時雙手抓牢繩子,雙腳不要向上踢,不能把秋千蕩得太高,後的小朋友應該離秋千遠壹點,保持壹定的距離。

 三、學說兒歌《蕩秋千》

 1.幼兒看書中相應內容,教師朗誦兒歌。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壹步理解兒歌內容。

 四、完成幼兒用書相應內容:誰做的對?送給他壹朵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