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壹書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壹書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壹書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壹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灑然不倦。豈以壹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

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段耳。若壹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櫃,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譯文

讀書把看壹遍就能背誦當作本領,最是對讀書沒有好處。

眼裏看的清楚,心裏匆匆而過,其實留在心中的並不多,因為來來往往頻繁而應付不過來,好像看著歌舞場裏的美女,看上壹眼就過去了,對於我又有什麽關系呢?千百年來,看壹遍就能背誦的人,有誰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讀《周易》到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都斷了好幾次,不知他翻閱過幾千百遍啊!從而對《周易》精微的語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究越[1]明白,越鉆研越深入,越深入越不知它們的盡頭在哪裏。即使是不用學習而懂得道理、發於本願從容不迫的實行地聖人,也不會停止刻苦勤奮的學習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識的功夫。蘇東坡讀書壹般不需要超過兩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讀《阿房宮賦》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覺得他讀書辛苦,可蘇東坡卻灑然不倦。怎能因為看壹遍能記住就草草地結束學習這件事了呢!只有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等人,讀過的書壹生不看第二遍,因此最終也沒有寫出好文章。

何況看壹遍就能背誦,就有了什麽東西都要背誦的弊端,例如《史記》130篇中,以《項羽本紀》寫得最好,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和垓下之會寫得最好。反復誦讀使人欣喜悲泣的就這麽幾段罷了。如果壹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難道不是壹個不懂讀書方法的蠢人!還有小說家的作品,各種品位低俗的戲曲及打油詩。如果也都過目不忘,(這樣的人)就像壹個破爛的櫥櫃,臭油壞醬都放在裏面,他的品味低俗實在是令人難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