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足山前臨蒼山洱海,後靠金沙江,全山***有四十座奇嶺,十三座險峰,三十四座崖壁,四十五個幽洞,泉潭百余處。崗嶺壑澗林谷峽,構成雞足山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觀。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登山覽勝,贊嘆雞足山“奇觀盡收古今勝”。雞足山主峰天柱峰,海拔為3240米,登上山頂可東看日出,南觀祥雲,西望蒼洱,北眺玉龍雪山,徐霞客為壹座峰頂而集中了日、海、雲、雪“四觀”而感嘆不已,認為,這四觀,得其中之壹便可算奇絕, 天柱峰四觀全備,不但可以為雞足山之首,也可算海內之冠。除了“四觀”外,雞足山還有“天柱佛光”、“華首晴雷”、“洱海回嵐”、“蒼山積雪”、“萬壑松濤”、“飛瀑穿雲 ”、“懸巖夕照”、“塔院秋月”等八景,為歷代騷人墨客所吟詠。
雞足山是哪位菩薩的道場雞足山是迦葉菩薩的道場。
迦葉,全名摩訶迦葉,為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壹。釋迦逝世前,將佛法口傳迦葉,囑托他再留傳眾人。迦葉在佛祖去世後即召集500比丘,在王舍城***同回憶誦念佛祖生前所說之法,確定佛教經典。
此後第20年,迦葉年邁雞足山金頂寺將去世,乃持釋迦所遺金縷袈裟前往摩揭陀國的雞足山上,“身升虛空,示諸神變,化火焚身,遂入寂滅”。
雞足山簡介
雞足山雄踞於雲貴高原滇西北賓川縣境內西北隅,西與大理、洱源毗鄰,北與鶴慶相連,因其山勢頂聳西北,尾迤東南,前列三支,後伸壹嶺,形似雞足而得名。
東南亞著名佛教聖地,中國漢傳藏傳佛教交匯地和世界佛教禪宗發源地,素有"雞足奇秀甲天下"、"靈山佛都、旅遊勝地"、"天開佛國"、"華夏第壹佛山"等美譽,以"四觀八景"的奇風異彩名冠於世,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四十四個風景名勝區之壹。
大理賓川雞足山景區的介紹大理賓川雞足山景區位於賓川縣城西北隅,西與大理、洱海毗鄰,北與鶴慶相連,東西長7公裏,總面積2822公頃。雞足山因山頂聳西,尾掉東南,前有山峰,後拖壹嶺,形如雞足而得名。雞足山地處橫斷山肪東南邊緣,屬康滇臺背斜交界的大理、麗江褶皺束地區,最高海拔(金頂)3248米,屬剝蝕中山地貌。
雞足山的簡介雞足山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賓川縣境內雞足山簡介,地處金沙江幹熱河谷流域,氣候炎熱幹燥,少雨幹旱,具有典型的亞熱帶風光。溫度季節為“冬短夏長,春秋相當”,四季均可旅遊。
雞足山氣勢磅礴, 方圓百裏,最高峰為天柱峰,海拔3240米,登臨其山,可東觀日出,南瞰浮雲,西望蒼山、洱海,北眺玉龍雪山,人稱“絕頂四觀”。山上松林茂密,修竹叢生,蜀漢時始建小庵,唐代擴建,興盛於明清。有大小寺宇百余座,著名的是明代增建的悉檀寺、石鐘寺、昆明金殿搬遷到此改稱金頂寺。後來多數寺宇被毀,現僅存清代的祝聖寺、金頂寺大門和楞嚴塔。山間雲霧縹緲,溪水琮琮,為中國佛教名山之壹。
雞足山頂海拔3320米,賓川壩子海拔1440米,相對高差約1900米,氣候立體多樣,植被多為亞熱帶、溫帶常綠針、闊葉林和灌叢林。春夏季登山旅遊,植物生長茂盛,繁花似錦。每當壹場山雨過後,空氣格外清新。山中雲霧繚繞,氣象萬千,不是仙境勝似仙境。秋冬旅遊紅葉滿山,蒼松挺拔,另有壹番景致。
在祖國的西南邊陲,在茫茫雲嶺高原之顛,在紅土藍天間悠悠飄蕩的白雲之外,矗立著壹座伴日月、擎青天的巍峨清峰。雞足山簡介他就是響譽南亞、東南亞的自古與五臺、峨眉、普陀、九華山齊名的佛教聖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壹雲南雞足山。
雞足山雄峙於雲貴高原滇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境內,距古城大理86公裏,距昆明410公裏,最高峰天柱峰3248米。總面積2822公頃,因山勢前列三峰,後拖壹嶺,儼然雞足而得名。全山有奇山40,險峰13,巖壁34,幽洞45,溪泉100余;有高等植物80多科500余種;有莽莽原始森林、名木古樹、奇花異草;有珍禽異獸數十種。古人用壹鳥、二茶、三龍、四觀、五杉、六珍、七獸、八景來概括雞足山的自然美景。
像壹位進入永恒寂靜的覺悟者,雞足山跌跏坐在賓川境內西北,雞足山蒼崖萬仞,猿踞猱攀,翠微千裏,高峻險拔,廣闊無際。如前人所繪“山勢壯高,高插雲漢;古木參天,綠蔭生寒;幽谷陰沈、深不見底;壁峭懸崖,望之股栗;瀑布飛濺,白聯懸空;萬壑松濤,狂風突起。登天柱峰睹佛光,使人入虹雲仙境;站華首門聽晴雷,震聲只隔半溪雲”。是造化鐘靈秀毓之地,令人震驚,令人留戀。
明代,為雞足山簡介我國地理學就做出巨大貢獻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曾兩上雞足山,並編撰第壹部《雞足山誌》。他登臨天柱峰絕頂,東觀日出,西望蒼洱,南睹祥雲,北眺玉龍,不禁驚呼:“東日、西海、南雲、北雪、四之中,海內得其壹,已為奇絕,而天柱峰壹頂壹萃天下之四觀,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矣雞足山簡介!”
雞足山是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大弟子飲光迦葉衣入定雞足山華首門,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元、明兩代,形成了壹迦葉殿為主的8大寺71叢林。鼎盛時期發展到36寺72庵,常駐僧尼達數千人的宏大規模。雞足山歷代高僧輩出,唐代的明智、護月,宋代的慈濟,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徹庸、釋禪、擔當、大錯、中鋒,清末民初的虛雲等都是聲聞九州的大德高僧。雞足山千百年的歷史積澱了無窮的文化內涵,明神宗頒藏經到山,賜紫衣圓頂;光緒、慈禧敕封護國祝聖禪寺,賜鑾駕、紫衣、玉印等珍貴文物。 吳道子的《瘦馬》;李霞的《十八羅漢過江圖》;徐霞客的《雞足山誌》;屈爾泰的《墨龍》;徐悲鴻的《雞·竹·山》、《奔馬》;楊升庵、李元陽、李贄、董齊昌、孫中山、梁啟超、袁嘉谷、趙藩、趙樸初等留下的大量詩文畫卷,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雞足山素以雄、險、奇、秀、幽著稱,以天開佛國、靈山佛都聞名,徐霞客勝贊器觀盡收今古勝,實首海內矣雞足山簡介!,徐悲鴻賦詩靈鷲壹片荒涼土,豈比蒼蒼雞足山。作為旅遊勝地、佛教聖地靈嶽重輝的雞足山正飲光儼然,企盼並歡迎您靈山壹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