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孩”的故事說明了在教育過程中要抓住關鍵期,以促進個體得到較好的發展,錯過了關鍵期,訓練的效果就會降低,甚至永遠無法補償。也即說明了教育教學要遵循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狼孩從小暴露在狼群中,語言機制沒有得到發展,智力水平低下。從小生活的環境和所受教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的壹生發展,所以才導致將狼孩帶到人類生活中無法適應以致最後死亡。
狼孩的事例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壹個山村裏,外出打獵的人們在打死了壹只大狼後,在狼窩裏發現了兩個由狼撫育長大的女孩。年長的女孩估計8歲,年幼的女孩大約2歲,據猜測都是出生半年後被狼叼去的。兩個女孩在回歸人類生活後,被當地的孤兒院收養,並且分別取名為卡瑪拉和阿瑪拉。
她們的言語、動作姿勢、情緒反應等方面都具有很明顯的狼的習性。她們不會說話,卻能發出奇特的聲音;不會用手,也無法直立行走,只能像狼壹樣,依靠四肢爬行;
她們對人有著非常敏感的懼怕,對於狗、貓等動物卻感到特別親切;白天的時候她們壹動都不動,壹到夜間便開始到處亂竄,還會像狼壹樣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