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學以致用倡導的實踐壹樣,羅奇格西的師父也鼓勵作為出家人的羅奇,投身世俗生活中,經歷另壹種人生與修持考驗。他在印度待了21年之久,研習佛法的精神力量,把隨之而培養出來的嚴謹、專註、誠信等人格特質,在書中展現出來,鼓勵大家用以自我訓練。
?在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鉆石具有其豐富、深奧的象征意義——堅實穩固、無堅不摧卻又清透明凈的特質,代表著眾生本具佛性。洞徹本性,直見本心的人,在世間能無入而不自得,壹如鉆石般清明、穩定,不被任何環境所阻撓。
?未曾經歷,怎可懂得。羅奇經歷壹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難,便是為了能更好的了解人們,進而運用佛法來幫助人們。
?許多人為了賺取金錢,而付出了莫大的代價,失去了身心的健康和快樂,這樣的人生又有何意義?“緣起性空”,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中,如何覓得喜悅、和樂?羅奇表示,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對心靈的關註,也就是對身心調和的終審,他以自己為例,指出妥善運用時間、開發心靈的力量,益能事半功倍。
?錢本身並無過錯,我們應該用健康的態度來看待擁有金錢這件事。在賺錢的過程中,享用金錢,享受自己付出之後的成果。人類所有活動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充裕自己的生命,達到自我內在與外在的豐盈,要能享受這份豐盈,就應該保持高度的身心健康。並時刻設法擴大這份豐盈的意義。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總是急迫的獲取更多,或許因為獲取能讓我們更有成就感,但這也帶來理解不深,無法致用的壓迫感。“看了 那麽多書,為什麽還是過不好這壹生?”或許看過的書,只是嵌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並不容易主動顯現來解決我們現實的困惑,向外追求的太多,可那些就是我們真正需要或必不可少的嗎?有時候慢速度會比快速度更早到達終點。在獲取知識這件事上,真心不能盲目攀比,只有消化吸收的智能,才真正是我們自己的智慧。羅奇鉆研21年,才獲得佛學博士學位,我們也該以自己的節奏生活,種下種子,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