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咬春吃春餅。
立春是春節後的第壹個節氣,我國從古至今都重視農耕農作,春暖花開,萬物萌芽,立春節氣對於人們來說別有意義,形成了諸多有關於迎春的傳統習俗。“咬春”是立春的傳統習俗之壹,在北方特別盛行,每到立春之日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壹張張晶瑩剔透的春餅,卷上各種時蔬,春餅筋道柔軟,時蔬鮮嫩清爽,壹口咬下去滿是“春天的味道”。
還有的地方認為“咬春”不僅是吃春餅,也可以是吃各種新鮮的春菜,順應時節的同時也表示迎春,表達對春季的喜愛與向往。
吃春餅的緣由:
“嘗春”類似咬春,吃的是春餅和春盤。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5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寧津壹帶用蔥、蒜、椒、姜、芥切而調食之,稱為五辛盤。五辛盤早在晉代就已經有了,那時將春餅和菜同放在壹個盤內。
到唐宋時吃春盤春餅之風盛行,皇帝以春酒、春餅賜予百官近臣,宋人陳元靚撰《歲時廣記》稱:“立春前壹日,大內出春餅,並以酒賜近臣。”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精致。至清代時,皇帝也以春餅、春盤賞賜丹臣近侍,受賜者感涕不盡。
在我國立春這天是非常重要的,既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壹個節日,因此立春這日有許多傳統還被保留著,其中“咬春”幾乎是人人皆知的,在立春這天吃春餅、吃符合春天時令的鮮味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