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高考狀元談高三備考經驗

高考狀元談高三備考經驗

轉載之後的轉載:

高考狀元經驗談:調整心態,沖刺最後壹個月

狀元檔案:李田園,2004年重慶市理科狀元,畢業於南開中學,現就讀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高考成績:語文125,數學148,英語130,理綜296。

狀元寄語:最後壹個月的沖刺是關鍵,但千萬不要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相信自己,心無旁騖,就壹定會成功。

沖刺階段心態第壹

李田園認為,高考前的最後壹個月裏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調整心態。

1.拒絕與人比較。“要明確自己的定位,要清楚目標應該是自己希望考上的大學”,和別人比不但沒有意義,反而會分散在復習關鍵時期的註意力。

2.正視緊張情緒。李田園建議考生不要將緊張情緒當回事,適當的緊張情緒可以讓人註意力更加集中,對復習有好處。

3.多想現在少想以後。“最容易出現的就是老是想‘要是考不好怎麽辦’?”李田園建議同學要樹立“過程大於結果”的信念,重視過程,只要過程好,結果就不可能糟。

4.化弱勢為進步。不要將二診成績看得太重要,重要的應該是從中發現問題,取得進步。

最後復習狠抓基礎

李田園說,最後壹個月,難題之類的訓練有必要減少,而應將精力主要放在對基礎知識的復習上。“基礎分丟不得,就算妳做起了後面的難題,妳的總分還是上不去,得不償失。況且,基礎如果不行,能做得出難題嗎?”

父母減壓效果奇佳

不要讓孩子感覺到額外的壓力,用平時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吧;要正確認識孩子的水平,別對孩子持有過高的期望,否則給他們的將是巨大的壓力。

在去年的高考之前,我父親曾對我說:“高考只是壹個過程,我們不管妳最後考得好不好,我們永遠是妳的爸爸媽媽,妳永遠是我們的好女兒。”我希望,各位叔叔阿姨能對妳們的孩子說同樣的話。

高考輕松心理篇:考前20天減壓妙法 調好生物鐘最重要

離高考只有20幾天了,目前最關鍵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復習和考試心態,調整生活和學習的節奏,以飽滿的精神迎接即將到來的考試。以下幾個問題是考生經常會碰到的壹些困惑,願與大家壹起分享。

考前20天復習策略該如何調整考前20天,復習的重點不要再放在難題的攻關和突破上。

壹份合理的高考卷必定是遵循7:2:1的比例來出卷的,也就是70%的基礎題,20%的提高題和10%的難題。因此對於大部分考生來講,把70%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那70%的題目上是最合理的,而且,還要努力爭取在考試時確保70%的那部分題的準確率,這是達到本科線的基本保證。如果在此基礎上,再用20%的時間和精力去挑戰那20%的題目,把10%的難題作為興趣題來做,就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成效,更能增強自己應考的信心。

飲食策略該如何調整足夠的營養不等於吃得多和吃得好,而是吃得合理。考前20天,不宜進食較油膩和糖類食物,比如豬肉、油炸類食物等,因為這類食物的消化過程較長,容易使人感到疲勞,產生昏睡感;其次,飲用飲料需適量,尤其是功能性飲料,因為飲料中不僅含有高糖,還含有各種添加劑,容易引起肌體各種不良的反應。

高質量的蛋白質對考生很重要,因此,考生應補充新鮮的魚、蝦、雞蛋、牛奶和壹定量的瘦肉,這比服用保健品要有效得多;其次,考生應該保證每天都食用足量的新鮮蔬菜和瓜果,因為它們不僅富含維生素,而且容易消化。

如何將生物鐘調至與高考同步考前半個月,大多數學校都讓考生在家自由復習了,在自由復習階段,不少考生往往喜歡在深夜復習,然後白天休息。但是,他們忽略了壹點,高考的時間是上午9:00—11:00,下午3:00—5:00,而不少人在這段時間生物鐘處於低谷,所以,有不少考生反映明明在家做模擬題時思維敏捷,答題準確率較高,可是在考場上卻會因缺少興奮點而昏昏欲睡,這就是所謂的“場上昏”。人體生物鐘處於低谷是“場上昏”的壹個很重要原因。所以,建議考生在家自由復習時,盡量調整原有的生物鐘規律,讓自己的興奮點在每天的9:00—11:00和下午3:00—5:00達到高峰,並且,盡量按照高考的考試時間來安排自己做模擬題的科目,從而使自己的狀態就像黃金頻道壹樣,壹到這個時段,狀態自然顯現.

高考輕松心理篇:高考前減壓 運動比進補更有效

對於要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眼下已到了復習的決戰階段。復習迎考期間,考生們的心思全放在緊張的學習上,每天除了回家復習,哪還顧得上鍛煉身體?其實,復習迎考期間同學們更需要運動。從生理科學角度來看,興奮和抑制是大腦皮層的活動規律,只有勞逸結合才能提高復習效率。此外,體育運動不僅能夠儲備體能,更主要的是在運動中能夠平靜心情,給自己解壓,是壹種積極鍛煉腦神經的好方法,比進補品更能調整人的狀態。

同學們應該在考試前提前做好體能儲備,現在距考試時間不多了,但立即鍛煉還能趕上“末班車”。儲備體能的方式很多,要根據同學們的年齡段和體質來選擇。

高三學生忌打激烈比賽。高三同學年紀在17歲至19歲之間,這個年齡段身體發育基本成熟,由於學習壓力更大,容易出現心理疲勞。在進行運動時主要應以調節神經、放松身心為目的。學校應保證高三學生每天下午有壹小時左右的運動時間。運動方式不宜具有太強的對抗性,球迷們最好不要去打對抗性的籃球、足球比賽,就是打也不要打滿全場,切忌拼得太兇。這主要是出於避免受傷的考慮,對抗性強的比賽容易造成球員骨折。這段時間理想的運動包括遊泳、跑步。

高三學生的心理壓力普遍比較沈重,心情不好時跑上幾圈,能夠平靜情緒。不過要註意,運動時也要集中註意力,因為即使只進行最簡單的跑步鍛煉,也會因分神而受傷。

考試期間運動要選擇好時間段,考試前夕,鍛煉的最佳時間是下午4-6點,這是人體生理功能最好的時候,鍛煉身體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退而求其次,可選在晚上9-10點左右,但應避免在臨睡前進行運動,以免過後太興奮而影響休息。

考試期間運動量和運動時間都要酌量減少。可做些輕微的運動,同學們每天飯後散散步,再慢跑上10-20分鐘,以稍微出點汗而不感到累為宜。另外還要提醒壹下,在運動過程中要註意保暖,防止感冒。

另外,考試時身心高度緊張,再加上長時間伏案,導致血液流通不暢,壹場考試下來很容易弄得自己腰酸背疼。推薦大家采取原地屈伸練習來緩解,伸個懶腰也能放松身體。考完試不妨放松手指、手腕,這樣可以避免因長時間用筆造成的傷害

高考狀元經驗談:考前最後階段應大有可為

狀元寄語:“沖刺階段,好比是在吃了五個餡餅後,吃下那使人有飽食之感的第六個餡餅的時段;對於文綜,是在儲備了許多知識以後,學會系統化獨立運用的時候;對於數學,是紮實概念和分解性訓練後,能夠駕馭綜合題,體會知識的各種呈現方式的時候。”

狀元檔案:費凡,2004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現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壹年級學生。

高考成績:文綜240分,語文138分,數學127分,英語130分。

回想中,高三下半學期是模擬考試、綜合練習和體檢、照相等瑣事,很多人說那時考生的大體位置已定,只是找尋狀態和靜心等待,但憑主觀感受來說,最後的壹段時間還是大有可為的。

壹年前的我,生活被高度條理化,十分有規律,這點讓我十分懷念與羨慕。我那時也幾乎天天做著英語38套,預習明天的數學講義,依照歷史老師“讀壹遍”的建議按部就班地讀歷史書等等。每天的“統練”會成為很好的談資,大家的談話中也從不缺乏體育時訊和重大時事新聞,我心中並無多少迫不及待的興奮和臨陣的緊繃。這不是說那時的心境很超然,從來都平靜安樂。

在海澱區“壹模”考試中,我躊躇滿誌,最終獲得區第二,我嘆服自己的完美發揮;在壹個月後的海澱區“二模”考試中,我又獲得區第二,驚嘆之余心中波瀾難平,有幾絲懊喪。這時,壹位朋友在聊天中壹針見血地指出:我“壹模”後根本沒認真總結,滿以為別人是靠運氣獲得第壹,所以並未采取有力的調整措施,找差距學經驗,才有那樣的結果。她繼續開導和啟發我,應該把心態放平,認真找可提高的地方。壹定能找到那種實際、具體的盲點、弱點與謬誤、偏差,再壹點點地修補加固完善。這次談話使我頓悟、解脫,擺脫了壹個心魔。

在備考心態上,我還願意推薦我的語文老師於樹泉先生的八句話:“每臨大事,必有靜氣;靜則神明,疑難冰釋;積極準備,坦然面對;最佳發揮,舍我其誰?!”這段話他是在放假備考前的倒數第二節課上講的,充滿了哲思與啟示,愛與期望,我能從中感受到願景,得到定力與沈靜的心態,獲取信念、勇氣、豪氣、霸氣。

我也願意坦陳:在高考之前那個晚上我輾轉反側,到淩晨三點多才沈入睡眠。這之前我無法想象到那種情況。但是我想著沈主任說過“不要怕臨考失眠,妳到了考場上,融入那種緊張氣氛,也不可能困”。第二天早早到了考場,定壹定神,拿到試卷通覽壹遍,平靜地、氣定神閑地往下答。結果第壹門語文還成為我高考成績中最突出的壹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