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麽優秀的教案是什麽樣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桂林山水教案 篇1桂林山水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 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掛圖或有關錄象等。學生外出旅遊拍的風景照。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結合課後習題理清課文思路。
2、圈劃生字新詞,解決疑難詞語。
第壹課時
壹、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收集、閱讀了有關描寫祖國自然景觀的,想壹想:哪處景色給妳留下的印象最深?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播放配樂多媒體或出示掛圖,然後讓學生談感受。
3.導讀課文第壹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麽意思?為什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讀課文,壹邊讀壹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讀完後,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投影或錄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體,先後配樂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問:漓江的水有什麽特點呢?
(2)自由練習朗讀,然後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3)齊讀課文,提問:漓江的水給妳留下了什麽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麽特點呢?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同時配樂教師範讀;或用多媒體,先後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並同步配樂朗讀課文。
(2)自由練習朗讀,然後組織朗讀比賽,結合賽前提建議、賽後評議,教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
(3)指名配樂朗讀。
5.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師由“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導讀課文。或者多媒體展示遊客乘竹筏暢遊桂林山水的動畫,同時出現文字。
(1)引導學生質疑。
(2)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3)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質疑,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有什麽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
2.分小組交流,然後小組代表匯報小組內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3.對於學生存在的問題,壹般可采用以下三種處理方法,壹是利用集體交流,即時解決;二是存疑,第二課時相機解決;三是引導學生閱讀有關課外書籍(如為什麽桂林的山會如此奇特)。
4.布置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妳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 ( 2)閱讀有關描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並把妳最喜歡的壹段摘抄下來;
(3)閱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
第二課時
壹、檢查復習,整體導入
1.為什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讓我們也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遊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
1?選擇妳最喜歡的壹個自然段,反復誦讀,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2?教師組織集體讀議交流,結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
品讀第二自然段。
(1)朗讀這段的第二句話,然後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描寫漓江的片斷。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妳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壹塊無瑕的翡翠”這壹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
(3)出示掛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以“漓江真美啊!”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說段寫段。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麽背下來,然後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自然段。
(1)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然後引進有關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3)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並選壹座山峰,發揮想象說話。
(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並註意分號的用法,然後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
(第壹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並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後將桂林的山水聯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四、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1.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遊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妳壹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裏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壹景點,練練怎麽做導遊;喜歡創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遊廣告詞。
2.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同評點。
5 O
桂林山水教案 篇2教學目標
1、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了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要點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細讀課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感情朗讀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教學:妳到過哪些地方旅遊過呢?
壹、欣賞錄象,導入新課
1、同學們去過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桂林遊覽壹番。
出示課件。
(桂林山水風光錄象)
2、用壹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3、揭示課題,齊讀:
讀了課題,妳認為作者會寫些什麽內容?
(圍繞課題質疑)
估計:
⑴ 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
⑵ 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二、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欣賞桂林水“美”
1、聽錄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麽特點?妳認為哪句話寫得最“美”,劃出來,朗讀體會“美”在哪裏?
2、根據學生的發現,隨機學習:
⑴ 桂林水的特點:靜、清、綠。
⑵ 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裏?“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疑。(估計)看似這句與文章聯系不很密切,為什麽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
(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畫面)
⑶ 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裏?指名讀,自由說:
① 比較句子,妳認為哪句話寫得好,為什麽?
漓江的水靜得讓妳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妳感覺不道它在流動。
討論,比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贊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導朗讀:妳認為該怎麽讀?試讀,指名讀,齊讀。
感情朗讀課文第2句話。
② 填空練習,體會寫法:
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 )。
先填空,再體會所填內容,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討論:從不同角度(感覺、視覺、想象)對重點詞(靜、清、綠)的具體描寫。
(出示漓江水的課件畫面,體會靜、清、綠的程度)
引讀整句話。
③ 課堂練習,照第2句樣子說句子:
公園裏的花香( )。
校園裏幹凈( )。
樹林裏的空氣清新( )。
3、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試讀、齊讀。
(配上音樂畫面)
4、總結:
通過這壹自然段的學習,妳讀懂了什麽,怎樣讀懂的。
三、自主學習第3自然段,欣賞桂林山“美”
1、自由讀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麽發現?把妳的'發現用簡潔的語言或畫面表達出來。
(每人發壹張白紙)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學生自主學習。
2、交流討論:
妳有什麽發現?討論時把練習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同評議。
⑴ 寫作方法上:
(比較簡單,學生大多能發現)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險
⑵ 理解詞意:
(較難理解,主要通過學生簡筆畫、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師的提示幫助結合理解。)
如:奇峰羅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
屏障色彩明麗(出示課件,“屏障”的樣子與桂林山比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聽課文錄音,欣賞桂林山的畫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樂有感情齊讀第3自然段。
5、總結。質疑問難,開拓思維。
6、再次欣賞配樂、配畫的課文朗誦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
四、 作業
1、作業本⑴第4題。
2、根據板書試背2~3自然段。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大 海 靜……
水 清……
西 湖 綠……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險……
桂林山水教案 篇3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3)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是: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獨特的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壹、析題引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叫《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壹看到這個“林”字,妳就會想到什麽多?(樹多)。
那麽,顧名思義,“桂林”是什麽樹多呢? (桂樹多)桂林位於我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那裏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們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讀課文,理清結構
1、檢查預習:詞語掌握得怎麽樣?
2.理解詞語: “波瀾壯闊”
妳能讀出它的氣勢嗎?同法理解“峰巒雄偉”
3、 出示:真靜啊 真清啊 真綠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險啊教師指導讀好“啊”字的變音。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理清楚了課文的結構。(邊引領學生小結邊板書)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字,積累語言
1、整體把握特點:
文章的重點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別有哪些特點?
過渡: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大概是有意而為之,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用得那麽精當,讓我們讀起來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說過目不忘。
2、品讀漓江的水
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樣具體漓江的水的靜、清、綠的? (指名壹人讀)
(1)、找依據理解“靜”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壹道道水紋,才讓妳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2)、找依據理解“清”
作者在談到漓江水清的時候,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說話訓練:
假設是妳站在這漓江的遊船上,妳還可以看見什麽呢?妳能不能也用作者這樣的表達句式來說?(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現在把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用壹個排比句表達出來?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讀表現漓江“綠”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壹塊無瑕的翡翠。
理解“無瑕”的意思
觀察,這個“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寶貝有關系。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裏就像壹塊寶玉壹樣,綠得晶瑩、綠得圓潤。誰能讀出這種美?
(4)、把三個特點連起來讀,感受排比句的特點。
(5)抓對比
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麽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這是否浪費筆墨呢?
小結:作者這樣寫是有目的,是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啊!(板書:對比)
(6)集體有感情朗讀第二段。練習背誦。
3、自讀桂林的山,練習背誦。
剛才,我們了解了桂林的水,接下來讓我們再來走近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它的“奇”“秀”“險”的。(課件)快速瀏覽這段話,和第二段比較壹下,看看妳發現了什麽?結構基本相同,簡直像第二段的孿生姐妹。那這壹段用不用集體學了?那就請同學們自己朗讀第三段,壹邊朗讀壹邊品味,看看能不能用妳生動的朗讀把山的特點表現出來?
四、拓展研讀,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讓我們壹起來走進桂林,欣賞這迷人的風光(配樂播放壹組桂林山水圖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過渡:百聞不如壹見,作者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欣賞著這如夢似幻的人間仙境,不禁發出由衷的贊嘆: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齊讀)
這哪裏是流淌在筆尖的文字,這分明是作者壹顆靈動的心啊,讓我們發自肺腑地由衷贊嘆――(齊讀)
2、 學習“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這壹段中哪―句話最能夠起到總結的作用呢?
這句話,為什麽用引號引起來呢?
小結:這是壹種修辭方法,就叫“引用”。(板書:引用)可是自己寫文章,為什麽要引用別人的話啊?
(如果別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妳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妳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註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3、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
課文中還能發現這樣的例子嗎?( “桂林山水甲天下。)
資料:這句話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壹個叫王正功的人說的。
課文並沒有說“王正功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妳們知道都有誰在這樣說嗎?
作者、讀者、遊客、詩人、中國人、外國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4、課文小結:
古語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如果有壹天,妳也能夠走進桂林的話,壹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略它的文化之美。
板書設計:
2、 桂林山水
總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靜、清、綠
分述
桂林的山 奇、秀、險
總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